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8565446A(43)申请公布日2018.09.21(21)申请号201810592162.7(22)申请日2018.06.11(71)申请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地址518055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大学城清华校区申请人湖北融通高科先进材料有限公司(72)发明人贺艳兵谌芳园康飞宇何中林王鹏武洪彬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74)专利代理机构广东德而赛律师事务所44322代理人叶秀进(51)Int.Cl.H01M4/36(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54)发明名称一种多孔氮掺杂碳包覆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孔氮掺杂碳包覆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三聚氰胺为氮源,有机酸为碳源,改性石墨烯为导电桥梁,将三聚氰胺、有机酸、改性石墨烯在溶剂中混合均匀,然后再加入石墨,混合均匀,干燥;将混合好的干燥物料研磨过筛,然后将物料转移至回转炉中,通入惰性气氛,加热至100~500℃,然后继续升温碳化0.5~24h,冷却后打散、过筛,得到包覆层孔径小于5nm的多孔氮掺杂碳包覆石墨材料。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采用原位氮掺杂碳石墨材料,从而得到改性的石墨材料,该材料的循环性能提升明显,倍率性能好。而且该方法简单,成本低,非常适合大规模生产运用。CN108565446ACN108565446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多孔氮掺杂碳包覆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以三聚氰胺为氮源,有机酸为碳源,改性石墨烯为导电桥梁,将三聚氰胺、有机酸、改性石墨烯在溶剂中混合均匀,然后再加入石墨,混合均匀,得到湿浆料,干燥;步骤二,将步骤一中混合好的干燥物料研磨过筛,然后将物料转移至回转炉中,通入惰性气氛,加热至100~500℃,保温0.1~5h,三聚氰胺与有机酸、改性石墨烯反应后原位生成功能结构组分;然后继续升温至500~1000℃,碳化0.5~24h,冷却后打散、过筛,得到多孔氮掺杂碳包覆石墨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氮掺杂碳包覆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得到的多孔氮掺杂碳包覆石墨材料具有核壳结构,壳层为多孔氮掺杂碳层,核层为石墨,所述多孔氮掺杂碳层是由三聚氰胺与有机酸、改性石墨烯反应后原位生成的功能结构组分碳化得到的,其中壳层孔径小于5n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孔氮掺杂碳包覆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壳层的质量为核层质量的0.5~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氮掺杂碳包覆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的改性石墨烯为接枝有-OOH,-OH官能团的石墨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氮掺杂碳包覆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的有机酸为含-COOH的有机物,并且-COOH官能团的个数为1~5,碳原子数为2~2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氮掺杂碳包覆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的溶剂为水、乙醇、丙酮、异丙醇、正丁醇、四氢呋喃和甲基丁酮中的至少一种,湿浆料的固含量为10~5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氮掺杂碳包覆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石墨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和中间相碳微球中的至少一种,D50为5~25μ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氮掺杂碳包覆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的干燥的温度60~20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氮掺杂碳包覆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有机酸、改性石墨烯、三聚氰胺和石墨的质量比为:(10~20):(0.1~1):(10~30):100。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氮掺杂碳包覆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回转炉的转速为0.1rpm~1000rpm;所述惰性气氛包括氦气、氮气、氩气、二氧化碳中的至少一种。2CN108565446A说明书1/7页一种多孔氮掺杂碳包覆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孔氮掺杂碳包覆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背景技术[0002]石墨类碳材料由于具有成本低、能量密度高等优势,一直占据着整个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的主导地位,它依靠的是在电化学体系锂离子在石墨层的脱嵌:6C+xLi+→LixC6(0<x<1),理论容量是372mAh/g。[0003]近年来,由于电动汽车领域的不断发展,目前工信部对2020年规划目标中要求单体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成本降到1.5元/wh以下,这对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人造石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围绕碳材料方面,研究人员对纳微孔人造石墨材料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以期望通过提升石墨类负极材料性能来满足市场对锂离子电池容量、功率等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