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论文西夏区九小王金梅教学语言是教学时使用的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尽管各种现代教学技术使用得越来越多,但是教学语言的功能和作用是任何传播手段也取代不了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修养,可以使教学艺术锦上添花。相反,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性不高,往往会导致教学的失败,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精心设计的、闪耀着智慧火花的教师语言,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启发学生去追问、去探索,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掌握良好的教学语言艺术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追求。一、重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教学语言艺术的科学性指的是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精练,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教师应用准确,流利的普通话来组织教学,开展数学活动。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语言要规范正确,不仅要使用标准普通话,还要注意纠正学生的方言、土语和各种口头禅。同时教师发音吐字要清晰,语言要明朗,流畅完整,语言要丰富多彩,具有新鲜感。只有流畅规范的教学语言,才能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数学是科学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密、准确、精练、逻辑性强。数学概念,语言科学严谨,逻辑性强,概念中的每一个字、词既不能删减,又不能随意增加,也不能任意调换。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正确地使用数学语言。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当教师对三角形下定义时,说:“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这是不严密的,因为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可能是三条不相交的直线。这样说才是正确的:“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又如在学习“面积”时,有位老师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测量出橡皮的面积”就忽略了"某一面的面积"这一前提条件。“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度”、“所有的分数都由分数线、分母、分子组成”之类的语言老师容易脱口而出,这类语言错误就在于自相矛盾,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一般来说,数学教材上的概念表述都经过了千锤百炼,反复推敲,是权威和科学的。教师必须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有透彻的了解,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对新的术语要进行准确表述,语言要规范、标准。否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疑惑和误解,导致教学的失败。二、重视教学语言的教育性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质的活动,因此,教学语言要具有教育性。教学语言应该深思熟虑,能够给学生的心灵以震撼和启迪。教师要避免讲错话、脏话和假话,更不能恶语伤人,否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亲切感人的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流、互动。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和教育性。我们听一些教师的课,感觉这些老师和学生之间很有亲和力。很大程度是这些老师在教学中重视语言的情感教育,善于从灵魂深处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如“我想某某同学一定在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一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他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真是可惜,离正确答案还差那么一点点,再想一想。”“你的答案虽然和正确答案不一样,不过没关系。你能勇敢地起来回答问题,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样的语言真切、感人,让学生深受鼓舞,觉得自己能行,树立起上进的自信心。同时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上充满信心,富有积极主动性,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之目的。三、重视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教师用语言教学,不只是简单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还要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跟随老师的语言叙述思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生动形象、并带有启发性的语言,具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要多给学生制造悬念和设置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学习。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要用鼓励的语言去启发学生,如在教“比较分数大小”时,教师问学生1/4和1/8哪个大哪个小。学生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后,启发学生画两根长短相同的线段,一根把它分成四份取其中一份,一根把它分成八份,然后取其中一份进行比较。通过观察,师生共同总结出“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比较大”这一规律。教学中我们还经常用这样的鼓励性语言启发学生:“他的方案很有道理,谁还能补充?”“谁来试一试?”“相信有不少同学能把图案画得更美丽。”“我相信你们能自己想出来。”“看谁想出的解法最多。”“这道题老师还没有教,谁会算?”“谁能试一试,自己来解决。”“能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