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1363884A(43)申请公布日2020.07.03(21)申请号202010293501.9(22)申请日2020.04.15(71)申请人柯美瑞(唐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地址063004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道副5号(72)发明人孙洁张瑞新郝立强(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16代理人商祥淑(51)Int.Cl.C21C5/40(2006.01)B01D50/00(2006.01)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转炉一次除尘烟气超净排放装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烟气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炉一次除尘烟气超净排放装置,其通过设置烟气降温过滤机构,便于将转炉工作产生的高温废气进行降温处理,并且能够对烟气进行初步粗略过滤处理,避免高温烟气将过滤吸附板烫伤损坏,提高使用稳定性;包括转炉支撑座、转炉支架、托圈轴承、转炉托圈、转炉、吸气斗、烟气输送管、降温过滤箱、翻搅电机、减速机、翻搅轴、叶片固定环、叶片、过滤板、废气流通管和脱硫机构,转炉支撑座上端中部设置有凹槽,转炉支撑座上端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两组转炉支架,每组转炉支架内端上侧均固定安装有一组托圈轴承,转炉托圈左右两端与两组托圈轴承内端可转动连接,转炉托圈环套设置在转炉圆周外侧。CN111363884ACN111363884A权利要求书1/2页1.一种转炉一次除尘烟气超净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炉支撑座(1)、转炉支架(2)、托圈轴承(3)、转炉托圈(4)、转炉(5)、吸气斗(6)、烟气输送管(7)、降温过滤箱(8)、翻搅电机(9)、减速机(10)、翻搅轴(11)、叶片固定环(12)、叶片(13)、过滤板(14)、废气流通管(15)和脱硫机构,转炉支撑座(1)上端中部设置有凹槽,转炉支撑座(1)上端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两组转炉支架(2),每组转炉支架(2)内端上侧均固定安装有一组托圈轴承(3),转炉托圈(4)左右两端与两组托圈轴承(3)内端可转动连接,转炉托圈(4)环套设置在转炉(5)圆周外侧,吸气斗(6)设置在吸气斗(6)烟气出口输出端上侧,烟气输送管(7)输入端与吸气斗(6)输出端连接,降温过滤箱(8)内部设置有过滤腔,腔内灌装设置有降温过滤水,降温过滤箱(8)左端下侧与烟气输送管(7)输出端连通,翻搅电机(9)下端与降温过滤箱(8)上端连接,减速机(10)输入端与翻搅电机(9)输出端连接,并且减速机(10)下端与降温过滤箱(8)上端中部连接,翻搅轴(11)输入端与减速机(10)输出端连接,三组叶片固定环(12)分别均匀环套设置在翻搅轴(11)圆周外侧,每组叶片固定环(12)圆周外侧均环套设置有多组叶片(13),并且叶片(13)设置在降温过滤箱(8)内部,两组过滤板(14)横向固定安装在降温过滤箱(8)内部,并且过滤板(14)设置在相邻两组叶片固定环(12)之间,翻搅轴(11)可转动设置在过滤板(14)中部,废气流通管(15)输入端与降温过滤箱(8)上端右侧连通,脱硫机构输入端与废气流通管(15)输出端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一次除尘烟气超净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机构还包括脱硫箱(16)、旋转座(17)、旋转喷洒管(18)、从动齿轮(19)、主动齿轮(20)、旋转电机(21)、输液管(22)和旋转喷洒斗(23),脱硫箱(16)内部设置有脱硫腔,脱硫箱(16)左端下侧与废气流通管(15)输出端连通,脱硫箱(16)上端中部设置有旋转座(17),旋转喷洒管(18)可转动安装在旋转座(17)圆周内部,从动齿轮(19)环套设置在旋转喷洒管(18)圆周外侧上部,主动齿轮(20)左端与从动齿轮(19)右端啮合连接,主动齿轮(20)下端中部与旋转电机(21)上端输出端连接,并且旋转电机(21)下端与脱硫箱(16)上端连接,输液管(22)输出端与旋转喷洒管(18)上端输入端连通,旋转喷洒斗(23)上端与旋转喷洒管(18)下端连通,并且旋转喷洒斗(23)设置在脱硫箱(16)内部上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一次除尘烟气超净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管(24)、冷凝支座(25)、冷凝箱(26)、冷气压缩机(27)、循环管(28)和净气出口(29),连通管(24)左端与脱硫箱(16)右端上侧连通,冷凝支座(25)左端与脱硫箱(16)右端中部连接,冷凝箱(26)下端与冷凝支座(25)上端连接,连通管(24)右端与冷凝箱(26)左端上侧连通,冷气压缩机(27)下端与冷凝箱(26)上端中部连接,循环管(28)输入端与冷气压缩机(27)输出端连接,并且循环管(28)循环设置在冷凝箱(26)内部,净气出口(29)左端与冷凝箱(26)右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