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2931531A(43)申请公布日2021.06.11(21)申请号202110184632.8(22)申请日2021.02.08(71)申请人泉州师范学院地址360000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海大街398号(72)发明人张晓艳杨大鹏孙桂红贾珊珊(74)专利代理机构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5211代理人戴雨君(51)Int.Cl.A01N59/26(2006.01)A01N59/00(2006.01)A01P1/0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一种碳掺杂磷化镍的复合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掺杂磷化镍的复合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方法如下:(1)将纳米碳球、六水合硝酸镍、尿素和水加入烧杯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2)将混合液加入到反应釜中,置于烘箱中进行水热反应;(3)将水热反应得到的混合液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固体粉末;(4)将固体粉末与次磷酸钠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下煅烧,得到碳掺杂磷化镍的复合抗菌材料。本发明所得复合材料中纳米碳球较大的比表面积赋予其较多的反应活性位点,活性氧自由基的存在极大的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菌活性,使得复合材料无论是在黑暗情况下还是在太阳光照射下,均展现出高效地抗菌性能。CN112931531ACN112931531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碳掺杂磷化镍的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纳米碳球、六水合硝酸镍、尿素和水加入烧杯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2)将上述混合液加入到反应釜中,然后将反应釜置于烘箱中进行水热反应;(3)将上述水热反应得到的混合液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固体粉末;(4)将上述固体粉末与次磷酸钠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下煅烧,得到碳掺杂磷化镍的复合抗菌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掺杂磷化镍的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混合液中,纳米碳球的浓度为1~10g/L,六水合硝酸镍的浓度为0.01~1.00mol/L,尿素的浓度为0.01~1.00mol/L,混合液的搅拌时间为0.5~2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掺杂磷化镍的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00~180℃,水热反应的时间为8~20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掺杂磷化镍的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洗涤是用蒸馏水和乙醇依次洗涤。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掺杂磷化镍的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干燥是在真空烘箱中进行,温度为5565℃,时间为1014h。~~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掺杂磷化镍的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将固体粉末和次磷酸钠置于瓷舟的两端,按照次磷酸钠在前,样品在后的顺序将瓷舟置于管式炉中。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掺杂磷化镍的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氮气的流速控制在75‑85mL/min。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掺杂磷化镍的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煅烧的温度为280~320℃,煅烧的时间为1.8~2.2h,升温速率为5℃/min。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制备方法得到的碳掺杂磷化镍复合抗菌材料。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掺杂磷化镍复合抗菌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用于室温下抗菌。2CN112931531A说明书1/5页一种碳掺杂磷化镍的复合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抗菌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掺杂磷化镍的复合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背景技术[0002]由于细菌对现有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以及在开发有效的新抗菌剂方面的有限进展,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传统的无论是从天然产物还是由化学合成的抗生素,通过阻止细胞的一些生长过程(如DNA复制和修复白质合成)选择性地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细胞。然而,多年来,病原菌通过突变或从其他有机体获得耐药基因,对几乎所有现有的传统抗生素都产生了耐药性。因此,开发不同于传统小分子抗生素的新型高效抗菌剂,以缓解或扭转因细菌耐药性而引起的健康危机是目前广大科研工作者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0003]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纳米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抗菌治疗提供了有前景的替代方法。与传统抗生素相比,纳米材料具有更好的膜通透性以及多重抗菌作用的潜力,且其不易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纳米材料包括抗菌多肽、贵金属纳米颗粒(NPs)、半导体纳米颗粒、高分子纳米结构和碳基纳米材料(CNMs)。半导体纳米颗粒的抗菌活性包括直接与细胞壁接触时破坏细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