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5232917A(43)申请公布日2022.10.25(21)申请号202210840732.6C22C38/06(2006.01)(22)申请日2022.07.18C22C38/42(2006.01)B22D11/115(2006.01)(71)申请人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C21C5/28(2006.01)地址213000江苏省常州市中吴大道1号申请人常州中天特钢有限公司(72)发明人苏振伟管挺沈艳高协清屠兴圹周淼赵赟黄云飞(74)专利代理机构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8专利代理师王志慧(51)Int.Cl.C21C7/06(2006.01)C21C7/072(2006.01)C22C38/02(2006.01)C22C38/04(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54)发明名称一种含铝冷镦钢的冶炼脱氧工艺(57)摘要本发明属于冷镦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铝冷镦钢的冶炼脱氧工艺。冷镦钢的主要化学成分范围按重量百分数计为C:0.12~0.50%,Si:≤0.30%,Mn:0.30~0.90%,Al:0.020~0.060%,P、S:≤0.035%,Cr、Ni、Cu≤0.2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含铝冷镦钢的冶炼工艺流程为:转炉初炼—氩站处理—钢坯连铸。通过优化冶炼脱氧工艺,采用硅铝钙代替铝脱氧有效降低了脱氧成本,取消了LF或RH精炼工序简化了冶炼工艺流程,取消了转炉炉后添加化渣剂,显著降低了含铝冷镦钢的冶炼成本,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CN115232917ACN115232917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含铝冷镦钢的冶炼脱氧工艺,其特征在于:含铝冷镦钢的主要化学成分范围按重量百分数计为C:0.12~0.50%,Si:≤0.30%,Mn:0.30~0.90%,Al:0.020~0.060%,P、S:≤0.035%,Cr、Ni、Cu≤0.2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含铝冷镦钢的冶炼脱氧工艺为:转炉初炼—氩站处理—钢坯连铸;转炉初炼:转炉初炼以铁水和废钢作为炉料,转炉脱碳、脱硅后造高碱度渣;转炉出钢碳控制在0.03%~0.10%,出钢温度≥1650℃,出钢过程中采用滑板挡渣;出钢1/4时加入硅铝钙进行炉后脱氧,硅铝钙用量为120~150kg/炉,出钢1/2时加入高碳锰铁进行合金化;出钢完成后炉后加入石灰造渣,不添加化渣剂;转炉冶炼结束时取样,进行定氧操作,并检验其化学成分;氩站处理:根据转炉冶炼结束时钢水的氧含量喂入铝线将铝含量调整至标准要求范围,随后通过喂丝机喂入碳线将碳含量调整至要求范围,氩站处理结束之后,无需进行LF或RH精炼,直接进行连铸;钢坯连铸:连铸拉速控制在2.4~2.8m/min,连铸采用恒拉速控制;开启结晶器电磁搅拌和末端电磁搅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铝冷镦钢的冶炼脱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铝钙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数计为Si:18~20%,Al:8~9%,Ca:25~30%,Fe:8~10%,C:10~12%,其余为氧和不可避免的杂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铝冷镦钢的冶炼脱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造高碱度渣的碱度R:5~9,加入500kg/炉石灰造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铝冷镦钢的冶炼脱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氩站处理条件为保持底吹氩气,氩气流量300~400m3/h,氩站总处理时间10~15min。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铝冷镦钢的冶炼脱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坯连铸工序中开浇炉过热度控制在30~50℃,连浇炉过热度控制在≤25℃;二冷段冷却采用中等冷却强度,冷却方式采用气雾冷却或喷水冷却;连铸过程中包使用碱性覆盖剂;钢坯断面为160*160mm小方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铝冷镦钢的冶炼脱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器电磁搅拌的电流190~210A,频率2.8~3.2Hz,末端电磁搅拌的电流190~210A,频率5.8~6.2Hz。2CN115232917A说明书1/5页一种含铝冷镦钢的冶炼脱氧工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冷镦钢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铝冷镦钢的冶炼脱氧工艺。背景技术[0002]我国紧固件产量已经接近900万吨/年,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伴随着我国汽车、铁路、航空、工程机械、家电、风电等行业取得傲人成绩的同时,作为素有“工业之米”美称的紧固件也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并取得了空前的成果。在取得紧固件产量全球第一的同时,国内紧固件品质和档次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产品从低强度向高强度的转移,从普通标准件向非标异形件的转移,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转移等等。目前我国紧固件生产企业大概有10,000家,其中有规模的近2,000多家,中小型紧固件企业过多,技术不足以及更换先进设备的需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