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观点摘录(2011-12-3018:18:10)HYPERLINK"javascript:;"转载▼标签:HYPERLINK"http://search.sina.com.cn/?c=blog&q=%CE%C2%C8%E5%C3%F4&by=tag"\t"_blank"温儒敏HYPERLINK"http://search.sina.com.cn/?c=blog&q=%D3%EF%CE%C4%BD%CC%D3%FD&by=tag"\t"_blank"语文教育HYPERLINK"http://search.sina.com.cn/?c=blog&q=%BB%F9%B4%A1%BD%CC%D3%FD&by=tag"\t"_blank"基础教育HYPERLINK"http://search.sina.com.cn/?c=blog&q=%BD%CC%D3%FD&by=tag"\t"_blank"教育分类:HYPERLINK"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497574603_1_1.html"\t"_blank"语文教育研究2010年初,《温儒敏论语文教育》由北大出版社出版,首次印刷6000册很快销售一空,许多地区培训中小学老师指定其为参考书。还有网友把该书的观点列举成文,在网上流传。我心里明白,这样一本“敲边鼓”的书居然得到重视,说明基础教育太“饥渴”,也太需要投入和支持了——除了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还需要更多专家学者共同的关心与支持。为方便大家了解我在书中到底说了些什么,这里把其中主要观点罗列如下,希望得到指教。1.在中国喊喊口号或者写些痛快文章容易,要改革就难得多,在教育领域那怕是一寸的改革,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光批评抱怨不行,还要了解社会,多做建设性工作。《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很多看法虽是“敲边鼓”,本意却是呼唤更多有识之士关注基础教育和母语教育。2.所谓语文就是母语学习的课程。母语虽然内化在人的精神和思维习惯中,但这需要过程,所以母语要长期不断学习,语文素养的提高是长远的事情。3.现在高师教育课程设置老旧死板,既缺少理想的观照,又脱离实际,把学生限定死了,很难培养出优秀教师。4.语文课不等于文学课,人文精神不等于文人精神。语文教学不能以培养文人、培养作家为目标,连大学中文系都不能以此为目标。学语文主要是要学会表达,学会熟练、准确、得体地使用汉语。5.语文课要解决读写能力,实践性很强,必须有反复的训练和积累,训练的过程不可能都是快乐的,甚至也不可能都是个性化的。6.把语文功能无限制地扩大,好像很重视语文了,到头来可能“掏空”了语文。7.真正让学生喜欢语文,享受语文激励心智发育的喜悦,同时又能够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好底子。8.“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观念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千百万家长,让他们紧张。一个人的成长不是短时间的,如同跑马拉松,一开始在起跑线上就绷那么紧,能跑下来吗?可是这种似是而非的观念,几乎成为“集体无意识”了。9.教师应当在“应试”与“兴趣”培养之间找平衡。语文高考就是戴着镣铐跳舞。10.课改的大方向没有错,是大趋势,应当积极推进。但局面打开了,步子不妨稳一些。随着课改深化,必然会出现许多原来意想不到的困难,有时进两步,退一步,也是必要的。11.要为语文课“减负”,减轻语文老师和学生的“心理负担”,不要把什么东西都交给语文课来承担。如果把人文性搞得很玄乎,工具性又不明确,不敢理直气壮抓基本训练,那么情况会很糟。12.中学语文改革应该考虑大多数人的问题,首先要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特别是阅读的能力。13.不能将语文的工具性和基础训练一概说成是应试教育。不能离开语文教学规律和基本的要求,否则所谓素质教育也可能是虚的。14.“守正出新”,考虑和以往教学的衔接,不搞颠覆性的大变动。既保证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考虑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和发展的要求,利于个性化的学习。15.课改目前还得在高考的框架下进行,在高考框架下课改能走多远,就尽量走多远。完全不考虑高考,甚至忌讳谈高考,是脱离国情,脱离实际,这样的课改恐怕很难成功。16.靠拍脑袋来搞教育,非常危险。这方面已经有过太多的教训。17.高考练习的内容插进来太早、太深、太多,不是从学习梯度由浅入深不断积累提升,而是一开始就卷入题海战术,能不让学生反感、腻味?18.课改为什么难?原因也在于缺少配套的政策措施。你这边搞课改,那边又容许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容许学校商业化,而且给老师给学校那么多的压力,那不是彼此抵消了吗。19.课改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果停留于经验层面,光是靠观点加例子的争论,是解决不了的。我们学中文出身的老师,长处可能在感性,会写文章,短处是缺少科学的方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