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读书心得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读书心得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心得如何写了哦。那么读书心得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读书心得1一直觉得,一份好的教学设计犹如一枚好石,能在短短的45分钟语文课上击出层层鳞浪,滚滚浪花。带着“如何备好课”的期许,我以“课”为核心词,按计划重读了工作坊下发的《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当读到第四辑《语文教育》中的《谈谈中小学语文备课》时,我竟连读三遍,不能自已。先生在文中列举了当下语文课备课中的几个通病,也恰是从20xx年工作以来,我备课的几个清晰的阶段,让我回味,亦让我反思。温先生列举了当下语文备课中的五大通病,其一为对整个语文课程的内容目标缺少通盘的考虑,零敲碎打,备一课算是一课,很少去想这一课或这一单元在整个小学或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位置和功能;其二是老师自己对课文缺少细读和研究,过分依赖别人的现成的课例教案,结果也容易导致在“教什么”方面的随意和模糊;其三是遍地开花,重点不突出,没有明确教给方法;其四是程序太多,安排学生读得太少;其五是滥用多媒体。想想自己备课的经历,从最初到现在,从得病到治病,我清晰地看到了我备课成长的三阶段,也慢慢从困囿中走出。上班伊始的我面对这小小的语文书,尽在想这一课如何精彩,丝毫不想在单元、在课程中的位置关系,且坚持课一定要讲透,要讲到自己酣畅淋漓。如此一年多,我自己精进不少,但课上得差强人意。此时,看了很多名家视频课的我,被其精到的设计、深邃的问题、紧凑的逻辑、传神而诗意的语言吸引折服,所以我开始刻意模仿,从而课上有了全面的学生观、系统的评价和思维精湛的逻辑,但因自身修养差距很大,且对文本缺乏到位而深刻的解读,所以模仿只具其形,缺乏其神,但却在我的备课观里,郑重地刻下了“有文本、有思维、有学生、有成长”的备课理念。确定好备课方向后,我一直努力想将每个元素都塞入这短短的45分钟,但面面俱到的结果是重心全无,失去了课的中心和突出点,“语文课变得好看而不务实”。直到20xx年,接触到了“阅读教学主问题教学”思想,我才明白,备课时先进的理念还缺少一条清晰的线索和脉络,这就是主问题教学思想的巨大优势。顺着主问题教学要求,我梳理了备课时的三步法。一为深读文本。紧扣文章和学情,兼顾文本在年级、单元中的位置和意义进行多视角解读;二为抓出主问题,从文眼、标题、中心和文章文本元素出发产生的主问题,既是整节课的线索,又是师生思维发展的核心抓手;三为围绕已经确定的“主问题”,形成元素齐备的教学设计。自有了这样的备课思路,我不再慌张于教学思路的闭塞,不再惊恐于在我的语文课堂看不到孩子们思维的成长,不再害怕我的语文课没有语文味……一节好课源于全面而准确的备课,思考文章的单元和分册设置意图,拥有自己追求并可操作的教学思想,突出重点,授予方法,注重语文基本素养,还原多媒体的辅助位置。这样的一节课犹如一枚好石,方能击出一节张弛有度、全面成长的好课!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读书心得2最近,拜读了《温儒敏论语文教育》,颇受启发。温儒敏教授从课标课改、教材编写、语文教学、研修文化、大学本义、文学生活诸多方面,为我们打开一条通道,为我拓宽了语文的外延和内涵。书中有言,“语文的本质就是多读书”,这对当下我们的语文概念被多方解读的形势下,很像一把利剑,直戳要害,我们重提阅读的必要性实在是非常重要。温儒敏说,在中小学阶段,读书是获取精神和智力成长的主要营养源。可是,我们的现状是什么呢,读书变得十分功利,一些家长和老师甚至不允许学生读与考试无关的书。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写下多条教学目标,唯独不考虑如何去引发读书兴趣。反而是传统的语文教育是读书为主,先生很少去讲,学生一路读下来由不懂到半懂,由半懂到全懂,慢慢的让文化浸润了心灵。而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一篇一篇地讲,一次一次地组织活动,却很少读整本书。我们不可能回到传统的教学中,但我们可以了解教育的得与失,适当补充传统经验,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我们的语文课,确实教了很多知识,但是若只顾内容而不重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难培养起来的。“授之以渔,教读书方法”,如何读一本书,我们可以在方法引领上下功夫。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课文,阅读方法应当有所区别,老师要教给学生面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而不是全都分析性地提炼主题思想之类。我们可以教给学生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还有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也有区别,读小说和读诗歌不一样,读文学性的散文和读论述性的论文有区别,读历史、哲学和科学又各有门径。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把读书方法考虑进去,要聚焦在激发孩子学习包括阅读的方法和兴趣上。“要唤起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在阅读上要给他们一些自由选择的空间。”,说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