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先秦时期音乐美学思想 中国的音乐文化,很多能从先秦的历史中寻得它的发端。这一时期,无论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子百家争鸣,还是以自已的思想观念,审美意识以及审美情趣去影响当时的社会音乐生活主面,都已达到了前所为有的程度。诸子百家当中,以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最大,音乐美学思想更是如此,中国传统的音乐美学观可谓是儒道结合的音乐美学观。一、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提出“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对美与善的相互结合、和谐统一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提出“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准则。三是提出“乐则《韶》、《舞》,放郑声。”的正乐主张,认为治理国家必须用《韶》、《舞》一类的雅乐,而应禁绝郑声。四是高度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认为诗、乐有“兴”、“观”、“群”、“怨”的作用,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所以个人要“文之以礼乐”,用礼乐加强修养陶冶情操。孟子主张“性善”论,从“仁”的方面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的命题,认为天下人对于音乐有共同的美感,所以圣人和凡人在这方面只有先后之分,而无贤愚之别。同时他提出“乐之实,乐斯二者”的命题,认为音乐所表现的应该不是人的其他感情,而是人的喜乐之情,而且是这种喜乐之情不可抑制的自然流露,是对仁义之德的喜乐之情。他又提出“与民同乐”的命题,要求统治者的音乐活动和其他娱乐活动不能过多加重人民的负担,也就是政和、人和才能乐和,要想享受音乐,从音乐中得到快乐,必须具备政治和顺、人心和乐的前提。荀子主张“性恶”论,从“礼”的方面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的音乐美学思想集中反映于《荀子·乐论》篇中,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论音乐的特征。他认为音乐表现形态的特征是以“审一以定和”的“声音”之道表现人的本性及其变化,表现人之道。二是批判墨子的“非乐”思想,充分肯定音乐的社会功能,他认为音乐“足以率一道.足以治万变”,是“治人之盛者”。三是明确提出“中和”的范畴,强调“中和”必须以礼为本,又以“中和”为准则对音乐进行取舍。四是强调区分审美层次的高下,他认为重在得“欲”的是“小人”,重在得“道”的是君子,主张“以道治欲”、“美善相乐”,用道德引导音乐欣赏活动,约束享受音乐的欲求。二、道家音乐美学思想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言论都集中在他的著作《老子》里。在音乐方面,老子根据“道”的本质特征,提出了符合其思想的“大音希声”的理论,可以说“大音希声”是老子音乐家美学思想的核心。“大音希声”是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精髓所在,它的提出,对探求音乐这玄妙的意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所蕴含的追求“自然无为”的思想,也有助于音乐的自然发展。但他主张取消一切人为的有声音乐,以此来剥夺人们享常受音乐的权利,则不利于音乐的存在和发展,对后世的音乐美学思想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庄子也崇尚自然美。《庄子》全书的主题是“法天贵真,崇尚自然”。认为音乐的本质是“民之常性”,音乐的审美准则是自然而不造作,朴素而不华丽。音乐的功用在于抒发情性,娱乐人心。其音乐美学思想也是如此,主要是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崇自然之乐,所谓自然之乐,就是“天赖”,其特征之一是自然,既自由而又合规律,不需要规律之外的人为因素;特征之二是大全而可靠,是大美、至美,不会由美变丑。二是批判儒家礼乐,他认为礼乐如同绳索胶漆,束缚人性,会使人丧失本性,异化为非人,要使人性复归,就必须批判礼乐。他又认为礼乐为窃国的“大盗”所用,成为他们维护统治的手段与工具。三是倡导适性之乐,道家音乐美学思想的特征是以“天”为本,崇尚自然,以恬淡平和为准则。三、儒、墨两家音乐美学思想之比较1.相近的音乐审美准则儒、道两家匀以“中和”、“淡和”为准则,以平和恬淡为美,要求情应受德、礼的制约。老子提出自己独特的审美观,主要内容是围绕“淡乎其无味”的“道”的本体美,而反对那些另人目盲的五色,令人耳聋的五音,令人口爽的五味等。老子所提出的“淡乎其无味”的“味”,已是一个美学范畴,是“道”的一种表述方式,是一种“平淡”的审美趣味和音乐的审美标准。庄子认为学者应该用恬静的精神来保养真智,真智产生了再用来保养恬静的精神,真智与恬静互相保养,平和恬淡的德性、自然无为的道理就会出现于性情之中。《伦语·八佾》记载孔子之言中:“《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规定音乐中感情的表现必须有一定的节制,适度而不过分,即必须“和”而不“淫”,这是中庸之道在音乐美学中的运用,是针对雅乐、郑声而言,是说情要受礼的节制,要合于礼的度量、分寸,不得逾越。荀子认为能否从音乐中得到审美与愉悦,还取决于主体是否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文化修养,不具备这种修养,“以欲忘道”,便只能得到生理的快感;“以道治欲”,才能受到审美的愉悦,真正得到快乐。2.迥异的教化途径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