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网络环境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1)——多媒教具的整合[作者:王林发转贴自:华文写作在线点击数:2045文章录入:探索者][内容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教学媒体提供了多种技术支持,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局面。然而,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根深蒂固,许多教师仍习惯于一支粉笔上讲台,不习惯于运用多媒体技术。随着实践的深入,我们认识到:只有科学地选择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合理地设计教学程序,加强多媒体与教学的整合,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结合我们的研究课题,对基于网络环境多媒体教学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实践作一些理性的思考。[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建构主义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的尷尬问题20世纪末,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多种现代媒体开始介入教学领域,对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工作方式等产生了巨大影响。多媒体以其丰富的色、声、图、文以及动感、直观,生动形象地、科学准确地传递大量信息,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思考,提高了学习效果,在现代教育改革中起着传统媒体无可替代作用。以多媒体为标志的现代教育开始步入一个新层面。然而,我们无法回避一个问题:很大一部分教师与多媒体仍存在着难以跨越的鸿沟,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严重脱节,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学依旧是“粉笔+黑板”的传统模式。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为何如此艰难?原因有二:其一,没有充分考虑把多媒体和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起来;其二,在强调多媒体在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时没有充分考虑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这样就很难把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下面,笔者结合我们的研究课题,谈谈基于网络环境语文研究性学习多媒体教学实践的一些思考。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的潜力待挖我们的课题“研究性课程研究与开发”是广东省“十五”教育科学重点规划项目研究课题,由湛江师范学院副院长刘海涛教授负总责。“基于网络环境利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是笔者承担的子课题,它旨在探索基于网络环境多媒体在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中的运用,通过语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研究性课程研究与开发”课题组的支持下,我们的子课题教学实验已进行了三年多,在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教学实验中我们发现,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并非是1+1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复杂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需要语文教师深入多媒体的殿堂,发现、挖掘多媒体在语文教学的潜力;一方面需要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多媒体进入语文教学必须满足语文学科的特殊要求。语文是集形象化、想象力和创造性于一体的学科,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教学情境中通过主动的思考不断观察、不断分析,进而掌握这门学科,因此,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创造能力就成为语文教学的特殊要求。多媒体集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电脑等媒体于一体,具有传统媒体没有的优势,但它在语文教学的优势并非天然生成。要有机地把多媒体与语文进行整合,一要具有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二能熟练操作多媒体。这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怯于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原因。如果多媒体不被教师们理解和掌握,它的优势也就不能成为优势;如果多媒体不能促进学生思考、增大学习容量,它的作用也就不会发挥作用。“作文智能”、“作文专家”等一类软件的引进使我们的教学观念为之一变,这说明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我们没有挖掘出的潜力,但把潜力转化为胜过传统教学的优势还有待教师的二次开发。所谓教师的二次开发就是教师在教育软件平台上把多媒体的语文技术、按钮技术、窗口技术、菜单技术等多种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要求结合并用于教学的过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学科教学的经验使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特殊的功能。如在诗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有启发性的、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虚拟情境,从而更好地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在作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能更有效地使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和发现,从而更容易审察作文主旨和掌握写作方法,同时能把组际交流与小组讨论“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时的语文教学已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有了很大的不同,教师的“讲”更多的是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学生的“听”、“记”更多的是转为观察、分析和思考,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在这里,多媒体成了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多媒体交互状态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多维交流,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这种信息多容量、交流多向性的优势开展“网上讨论”,于是“网络论坛”、“电子信箱”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学习的基础、兴趣、层次,选择自己交流的内容和学习的模式,通过参与问题讨论或向老师发送电子邮件来拓展学习内容。同时,教师可以按照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辅导方式,对学生进行阐述性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