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9580161A(43)申请公布日2019.04.05(21)申请号201811445951.4(22)申请日2018.11.29(71)申请人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地址100074北京市丰台区云岗西路17号(72)发明人唐亚丽何敬玉(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11009代理人张晓飞(51)Int.Cl.G01M9/06(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4页(54)发明名称一种应用于通气模型内阻测量的低扰流防砸装置(57)摘要一种应用于通气模型内阻测量的低扰流防砸装置,包括:防砸环主体和触角;所述防砸环主体为空心圆柱,空心圆柱的外壁轴向均布有多个触角;防砸环主体和触角为一体加工;防砸环主体固定在外部支杆上;所述触角沿厚度方向的截面由楔形和矩形组成,所述楔形的小端朝向所述气体的来流方向,所述楔形角的取值范围为小于或等于30°,所述触角的高度为外部测压管外径的1.5~1.7倍。本发明防砸装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能够保证通气模型晃动时测压管处于模型底部与支杆之间的缝隙中不被砸坏;防砸环厚度小,触角薄,对模型底部出口压力测量影响小,提高风洞试验质量。CN109580161ACN109580161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应用于通气模型内阻测量的低扰流防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砸环主体(1)和触角(2);所述防砸环主体(1)为空心圆柱,空心圆柱的外壁轴向均布有多个触角(2);防砸环主体(1)和触角(2)为一体加工;防砸环主体(1)固定在外部支杆(8)上;所述触角(2)沿厚度方向的截面由楔形和矩形组成,所述楔形的小端朝向所述气体的来流方向,所述楔形角的取值范围为小于或等于30°,所述触角(2)的高度为外部测压管(6)外径的1.5~1.7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通气模型内阻测量的低扰流防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角(2)位于所述外部通气模型(4)底部出口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通气模型内阻测量的低扰流防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砸环主体(1)的外径小于所述外部测压管(6)所在圆周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通气模型内阻测量的低扰流防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角(2)的个数与外部测压管(6)的个数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通气模型内阻测量的低扰流防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角(2)的安装位置与外部测压管(6)的位置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通气模型内阻测量的低扰流防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砸环主体(1)的内径与外部支杆(8)的外径间隙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通气模型内阻测量的低扰流防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砸环主体(1)的厚度取值范围为0.8mm~1.2mm。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通气模型内阻测量的低扰流防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角(2)的高度取值范围为1.5mm~2mm。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通气模型内阻测量的低扰流防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角(2)的个数为8个。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通气模型内阻测量的低扰流防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角(2)和防砸环主体(1)的棱边倒角处理。2CN109580161A说明书1/4页一种应用于通气模型内阻测量的低扰流防砸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通气模型内阻测量的低扰流防砸装置,用于风洞通气模型测力试验内阻测量时,保护测压装置不因模型晃动被通气模型底部砸扁,特别涉及一种亚跨超风洞通气模型内阻测量防护装置,属于亚跨超风洞实验技术领域、试验空气动力学领域。背景技术[0002]通气模型测力试验是风洞试验中一种常规试验,可以模拟进气口形状,能正确得到它对飞机部件的干扰量。通气模型的内流阻力定义为进口前阻力(附加阻力)与而真实管道内流阻力之和。内流阻力的测定主要是测定出口截面的总、静压,通常采用总压管和静压管。总、静压管应深入到出口截面的内管道中,以避免外流和底部流动对内流阻力测量的影响。总、静压管的布置一般采用等面积安排。总、静压管可安装在带有整流作用的耙体上。[0003]对于暂冲式亚跨超声速风洞,在启动和关车时,通气模型要承受很大的冲击载荷,其大小要比风洞流场稳定后的载荷大好几倍,使通气模型产生很大的晃动,对于通气测力模型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晃动时通气模型底部内腔与支杆接触,导致处于中间位置的总、静压管被砸扁,导致通气不畅,甚至堵死的情况,影响试验数据和试验进度。以往的试验是采用将4个的钻头放在支杆上,保证周向均匀分布,固定方式为使用透明胶布和点502胶水的方式。这种方法对防止总、静压管被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固定强度的问题导致几次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