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影响学习的主要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的主要非智力因素有需要、动机、态度、目标期望、归因、态度与价值观、自我效能感、习得性无力感等(如图5-3)。图5-3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活动模型图5-3显示出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学习的规律。当环境中的内外刺激引发学习者的各种需要时,学习者会根据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对这些需要作出评判,确定哪些重要、哪些具有实现的可能、哪些符合自己追求的目标。当断定某种需要有价值、可以实现且符合自己追求的目标时,这种需要便转化为动机,推动学习行为发生;同时,学习者还会对学习行为的结果产生某种预期,产生目标期望。目标期望产生后,不仅能反过来促进需要向动机转化,而且指引行为的方向。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影响需要向动机转化的重要变量,而且还会对目标行为进行调节,使其不偏离目标价值。动机驱使行为,而目标则启动行为,行为最终的结果无非有两种可能:目标达成或没有达成。目标如果达成,行为成功,产生需要满足后的满足感。满足感产生后又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当层次较高的需要满足后,兴奋性增强,原有的需要继续得到强化,行为持续进行;另一种是当层次较低的需要满足后,兴奋性消失,原有的需要弱化和新的需要出现,原有的行为停止或被新的行为所取代。同理,目标若没有达成,行为失败,出现挫折感。无论行为成功还是失败,学习者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对成功给予积极归因的产生自我效能感,对失败给予消极归因的产生习得性无力感;自我效能感使人对今后自己的行为产生积极的态度,习得性无力感则使人对自己今后的行为产生消极态度,不管是自我效能感还是习得性无力感,两者都会对自己今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上述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直接表现为学生学习有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在学习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认真、紧张、主动、顽强、投入的心理状态。学生若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就会表现出认知活跃、情绪兴奋和意志努力,并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其主要外在指标就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态、情绪倾向和意志(毅力)。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当前学习任务的意识状态、集中与指向;情绪是对待学习的态度,包括对学习任务的评价、兴趣、爱好等;意志是面对困难时,能否顽强坚持下去的心理品质与特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上述三个方面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对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水平作出分析与判断。讨论栏他们为什么学业不良?阅读下列学业不良学生的种种表现,请利用本章的知识分析、讨论:学业不良学生的成因是什么?对学业不良学生应该采取什么矫正方案与具体措施?学业不良学生往往表现为:思考不积极,不肯或不善于动脑筋,经常回避那些需动脑的习题,思维有惰性,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分心;对直观教材的记忆优于对语言教材的记忆;善于机械记忆和不善于逻辑思维等。在教室里学业不良学生往往表现为:不专心听讲,不发言,想入非非,答非所问,心神不宁,字迹潦草,拒绝合作,乱写乱画,见异思迁,难以安下心来听讲,情绪忽冷忽热,躲避教师眼神,眼高手低,不懂装懂,对实验和观察不感兴趣,动辄离座。在家里学业不良学生往往表现为:讨厌上学,常以身体欠佳逃避上学;伏案读书时间短促,读书不能专心致志,常常边玩边学;作息无规则,书桌杂乱不堪,不想翻开书本;对功课不闻不问,无学习计划,看电视或玩游戏入迷,不想把发还的考卷给家长看。(一)学习需要与学习动机1.学习需要需要是有机体的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不平衡心理状态,它反映了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如人的生存对生理条件的依赖表现为饥、渴、休息、睡眠、性欲等欲求;人的发展对社会条件的依赖表现为归属、认可、人际交往、爱、成就、社会名望、自尊、求知、探索等的企盼和追求。学习需要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就是这种需要在学生身上的主观体验,表现为好奇、兴趣、爱好、学习的理想和信念等。正是这种对学习对象的好奇、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对学习活动的爱好,以及对学习的理想和信念构成了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部驱动力。也可以说,学习需要是使学生产生某种学习、维持某种学习行为的根本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力,简称为学习驱力。但是,仅有学习需要还不足以使学生产生学习行为,只有学习需要转化为学习动机之后,学习行为才会产生。2.学习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并维持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产生动机有两个基本条件:内驱力和诱因。内驱力是由有机体需要所驱动的一种内部推动力。内驱力引起行为反应,行为导致需要的满足。诱因是指满足有机体需要的外在对象,包括物体、情境或活动,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行为目标。使有机体趋向、接近的行为目标是积极(正)诱因,如饥饿时的食物、社交时的称赞;使有机体回避、远离的行为目标是消极(负)诱因,如给人带来痛苦的电击、给人带来不愉快的批评。有机体通过对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