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爱满天下——浅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小学教育的影响有这样一个人,他放弃名利地位甘愿做一个平凡人,却用他的行动证明了他的伟大;有这样一个人,他只想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却成为后人心中不朽的传奇。他的心很大,可以装下每一位渴望知识的学生,甚至是祖国的未来;他的心又很小,除了这些,再无其他。他,一位可敬又可爱的先生;他,一位可歌又可泣的智者。陶行知,这个名字在划过每个人耳际时总能在人们心中漾起点点涟漪。陶行知,这位一心为人民办教育的伟人虽以离我们远去,可是他所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却像酒一样随着时间的酝酿变得更加香醇。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对于当时乃至当今的小学教育来说都是意义深远的。陶先生原先叫“陶知行”,后来改名为“陶行知”,之所以把“知”放在“行”的前面,是因为他认为“行是知之始”,在《墨辩》的三种知识当中,“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闻知”和“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当今小学教育一般所注重的知识只是“闻知”即从老师那儿听来的或由书本传达的知识,而很少让同学们亲身实践,去获取“亲知”。这让我们不禁反思:小学生处在学习的启蒙阶段,老师的传授和书本的指导固然不可缺少,但是如果学生只靠凭空想象和死记硬背来记住老师传授的知识,那么这些知识也只能够成为“死知识”,学生们无法做到真正的理解,也难以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只有通过亲身的体验才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所感悟,从而加以运用,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财富,才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魅力。基于“行是知之始”这一思想,陶行知进行了进一步思考,提出了“教学做合一”。认为“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固教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因此,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我们现在的小学教育不仅仅应该关注到教与学的内在联系,更不能忽略“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做”可以成为老师的先导,引导老师教授的方向,也可以帮助老师决定教学的内容及方式;另一方面,“做”可以成为学生课前预习及课后强化的手段,也能够帮助学生启迪智慧、培养创造力。因而小学老师要多为学生创造“做”的条件并且多加鼓励和引导,努力使教学做达到完美统一。“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除此之外,他的生活教育思想还包括另外两个重要内容——“生活即教育”和“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是陶行知在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启发下,融合了自己的观点后创造性地提出的。它认为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是我们的教育的范围。教育是为了供给人生的需要,因此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就学什么,不需要弄虚作假。而“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则强调社会可以为教育提供材料、方法、工具和环境,孩子们在社会中通过跟周围人的交往活动等同样可以获得教育。这两者都主张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而现在许多小学正是在做这种“死教育”,在办这种“死学校”。他们所教的内容脱离了生活,使得学生们为了学知识而学知识,注重的是书本教育,学生只是读书,老师只是教书。书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批判的,可当教科书成为教学的唯一内容,真正的教育就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教科书始终只是一种工具,它甚至可以说是能够被取代的(通过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同样能够达到求知的效果),关键在于我们能够将书中的死文字活学活用,让它为生活服务,这才是知识的价值所在。现在小学中能够践行“社会即学校”的教育观的很少,一圈围墙将学校与社会拦了个彻彻底底,学校像一座座小岛般被孤立在社会的海洋中。或许有些学校肯定社会对于教育的意义,但是惮于复杂的社会可能给学生们带来的危险或过于追求学校的升学率,宁愿选择“圈养”的形式,生生阻断了学生与社会间的联系。教育脱离了生活、偏离了社会,这无疑是危险的,故而,老师应当将学校教育拉回正轨,重新建立起学校教育与生活、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陶行知提出“行是知之始”以及生活教育的思想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孩子更好地发展。那么在陶行知先生的心目中,到底教育应该培养怎样的学生呢?他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和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显然,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然而,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应试教育之风弥漫,甚至蔓延到了小学。小学生,在本该最喜欢“胡思乱想”的时期,被大量的背诵、繁多的习题压得喘不过气,就连周末都被安排去参加各种兴趣班、辅导班。试问,如果没有丝毫的自由时间与空间,学生如何接触自然,如何接触社会,如何扩大自己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