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创设宽松情境引导质疑探究李崇山“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有所发现,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赖他人,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之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与个性受到严重压抑和扼制,根本不可能谈及什么质疑了。在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那就要求我们教师大胆鼓励学生自主质疑、自主发现,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由机械思维向开放思维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张扬。创设宽松的课堂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应用,学习数学也是一种探究的乐趣。一、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项探究”国外一位教授说过: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无边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可以任其广阔探究。我们应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内在潜能,进一步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项探究拓展。二、创设实验情境,培养数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甚至去探索一些数学本身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操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应用数学方面的教育。最好的应用方式就是多媒体,诸如《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等工具软件为学生创设数学实验情境。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广泛交流,民主、和谐、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也为教学整体效益的提高提供了保证。另外,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科技发展史,尤其是数学发展史,让学生意识到推动科学前进最重要的力量是来自数学应用。三、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质疑探究,拓宽思维“疑问是发现之母”,创新来源于“问题的提出”。“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数学发展的源头”,所以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或可能性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要使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好问题”,需要我们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揭示、概括、总结。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在数学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可以采用课题质疑法。数学学习目标犹如指南针,为学习指明方向。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知识的产生、运用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上去质疑。要将因果质疑法和联想质疑法结合在一起,可以从“结论”入手提出问题,也可以从“条件”入手进行质疑。联想要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在某些方面(如特征、属性、关系等)相同或相似之处产生联想,并由此入手提出类似问题:这些对象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什么?等等。采用方法质疑法和比较质疑法也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好措施。当学生做完数学习题时,要引导学生对解答方法进行质疑,如“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解决哪些类型的习题?”等等。其实,高中数学课程中也有很多仅一字之差而又互相联系的概念,这些概念的掌握有一定难度,并且很容易混淆。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边比较边质疑。全面指导学生质疑,让学生自我设问。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生会对同一种问题形成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也不相同。也可以在学生之间设问。在数学实验室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候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释疑。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他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学生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与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探究的新萌芽。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教学媒体等是教师很重要的探究内容。教师只有掌握了较多的策略,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良好的教学方案,精心创设宽松的探究质疑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灵活运用“提出问题”和“大胆质疑”策略,充分利用交互技术和网络的多维性来优化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过程,让学生积极探究,拓宽思维,多方质疑,全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