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7814864A(43)申请公布日2018.03.20(21)申请号201711021741.8(22)申请日2017.10.27(71)申请人四川大学地址610065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72)发明人江龙曾妮黄云淡宜余育晏陈俊兵(51)Int.Cl.C08F218/08(2006.01)C08F220/34(2006.01)C08F118/08(2006.01)C08F2/06(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一种制备支化聚乙酸乙烯酯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支化聚乙酸乙烯酯的方法,属于高分子化学领域。其特征是以乙烯基叔胺类单体为支化单体,在氧化剂的存在下引发乙酸乙烯酯的自由基聚合,制备支化聚乙酸乙烯酯,步骤如下:在10~80℃温度范围内,将10~100份乙酸乙烯酯、0~6份支化单体及0~6份氧化剂溶入0~100份有机溶剂中,反应0.5~24小时得支化聚合物。本发明基于聚乙酸乙烯酯的常规合成方案,引入预定量的支化单体,制备支化聚乙酸乙烯酯;方案简单易行,单体转化率高,聚合物支化程度可控。CN107814864ACN107814864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支化聚乙酸乙烯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10~80℃温度范围内,将10~100份乙酸乙烯酯、0~6份支化单体及0~6份氧化剂溶入0~100份有机溶剂中,反应0.5~24小时后,分离、干燥,制备得到支化聚乙酸乙烯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化聚乙酸乙烯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支化单体同时含有可自由基共聚的碳-碳双键和可与氧化剂共同引发自由基聚合的二甲氨基团的化合物,其典型化学结构式如下式所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化聚乙酸乙烯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氧化剂为过氧化物,包括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十二酰,及其混合物。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化聚乙酸乙烯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溶剂可以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甲醇,及其混合物。2CN107814864A说明书1/4页一种制备支化聚乙酸乙烯酯的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支化聚乙酸乙烯酯的方法。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含还原型引发基团的支化单体引发乙酸乙烯酯常规自由基聚合制备支化聚合物的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合成方法学领域,可为聚乙酸乙烯酯基新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奠定基础。背景技术[0002]由于聚乙酸乙烯酯具有特殊的流变特性和良好的粘结性能,它被广泛用在涂料、造纸、粘结等领域。(Huang,etal.Adhesivehavingstructuralintegrityandinsulativeproperties[P],US8747603,2014)同时,聚乙酸乙烯酯作为制备另一重要高分子材料,即聚乙烯醇的前驱体,在粘度调控剂、表面活性剂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A.DurandandE.Marie,"Macromolecularsurfactantsforminiemulsionpolymerization,"AdvColloidInterfaceSci,[J]vol.150,pp.90-105,2009)。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乳液聚合法制备聚氯乙烯,就需要采用部分醇解聚乙酸乙烯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共聚物)作为表面活性剂(Nelliappan,etal.Polymericpowdercompositionandamethodofproducingsame[P],2017)。这些应用都对聚乙酸乙烯酯及其醇解产物(聚乙烯醇)的熔体、特别是溶液流变性能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通过共聚或者聚合后修饰等方案对聚乙酸乙烯酯进行化学改性,调控其熔体、溶液流变性能,一直是高分子合成研究的重点之一。然而,与常规化学改性相比,通过引入少量的支化点来调控聚乙酸乙烯酯的主链拓扑结构,进而改善聚乙酸乙烯酯物理-化学性能,特别是流变性能,是一种更高效的发展新材料的方案。[0003]由于乙酸乙烯酯单体的特殊性(非共轭烯烃,单体活性低),聚乙酸乙烯酯仅能通过自由基加成聚合法制备。因此,合成支化聚乙酸乙烯酯也仅能使用自由基加成聚合法来实现,这无疑增加了合成方案设计、实施的难度。到目前为止,设计、合成支化聚乙酸乙烯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0004](1)多官能度乙烯基单体共聚合法:通过双(多)烯单体与单官能度单体共聚,合成以多官能度单体为支化点的支化聚合物。然而,由于难以避免的交联反应,共聚合法通常需要低单体浓度、高单体/引发剂比、高链转移剂浓度([双烯单体]/[链转移剂]<0.7)等条件,支化结构不易调控,应用范围受到限制。H.Han等(H.HanandJ.Zhan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