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页码4页/总页数NUMPAGES总页数4页家园沟通的案例家园沟通的案例篇一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名字叫xxx,这个孩子聪明活泼,但就有打人的习惯,把小朋友打坏气哭是经常发生的事,我们本班的几位教师对他批评又教育,可是一转身的功夫,他就又忘了,遇到不合意的事上手就打,这真让我们头痛。这一天,在美术课上,他故意用铅笔去扎旁边的小朋友,我发现后赶快制止,并大声训斥了他,他仰着头很不服气,我真生气他影响了正在的教学,我决定这件事告诉他的家长,请求家长来对他进行教育。离园时,他的爷爷来接他,我不容分说很气愤的向他爷爷说了此事,本想和他一起找出办法,可谁知平时挺和蔼的爷爷突然上前对着孩子就一耳光。实例:这天,我们的区域活动开展地热热闹闹的,小朋友们都沉浸在自己所参加的活动中。当我巡视到建构区时,告状的声音忽然出现了。xxx用委曲地对我说:“黄老师,xxx把我造好的房子弄倒了。”我叫过翔翔想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还没等我开口,翔翔就很着急地说:“黄老师,我不是有意要把他的房子弄倒的,是他先把我的盒子抢走的,我想要搭一艘轮船,是他先抢我的,真的。”两人的口气都那么肯定,我只好寻求其他几个小朋友的帮助。他们的回答和xxx的是一致的,然后我再让帆帆说一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此时,帆帆还是认为是翔翔的错,一直强调自己行为的理由。帆帆的表现让我觉得应该和他的妈妈好好交流一下。第二天下午,我上完兴趣班后,等着帆帆的妈妈来接他。帆帆妈妈看到我很客气地打了招呼,我马上上前,和帆帆妈妈交谈了一下近期帆帆在幼儿园的良好表现。帆帆妈妈很高兴听到老师表扬自己的儿子,也把他在家的好的和不好的表现敝开心扉地和我聊了起来。我也抓住这个机会把昨天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她。帆帆妈妈也早就意识到了儿子的这个不好的习惯。还告诉了我帆帆在家里因为撒谎,强词夺理,把家里雇来的阿姨气哭了。妈妈也在发愁该怎么让儿子改掉这个坏毛病。妈妈说:“有时候我气起来就狠狠地打他一顿,打了会好一点,可是没过多久又是这样,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帆帆太皮了,黄老师你也给我好好管管。”“一为地打是没有用的,其实你们帆帆是很聪明的,就是因为你们太忙了,没时间去管他,要管的时候又太过严厉了,所以,帆帆只有用撒谎这个方法来逃避你们的责罚。对于帆帆最好的方法就是你们多陪陪他,多和他讲道理,我们两位老师也会和你们配合,把帆帆的这个坏毛病改掉。”听了我的话,帆帆妈妈欣慰地笑了,感谢我们老师对帆帆的关心,以前还不好意思和我们谈论孩子不好的地方,现在明白了,为了帆帆好,要多和老师沟通。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太阳已经下山了。学校里已经听不到孩子们的声音了。帆帆妈妈不好意思地说打扰了我这么多时间,有礼地打了招呼离开了。反思: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作好家长工作不仅能使幼儿园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更能使家园一致,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新刚接手本班的教师,如何才能让家长愿意与我交流,能和我有话可讲是我正开始摸索的。由于家长对我还不熟悉,因此,他们并不会主动向我询问孩子的在园情况,而这也说明在家长工作方面我还需作出更大的努力,赢得家长对我的信任。而这位妈妈也是在我主动向她提出交谈要求后才开始和我敝开心扉地交流的,说明我在和家长交流方面还做得不够好,家长对我的熟悉程度没那么高。由于我作过一些准备,因此在这位母亲谈论孩子在园表现时,我尽量以积极的态度,正面的表扬,讲述一些具体的或细小的事件概括孩子的在园情况。因为有具体事件的加入,增加事实感,也令家长感受到了我的用心,所以家长也打开心扉,与我沟通起孩子的不足之处等。从此事中,我感受到了做家长工作的不易,也开始感受到与家长交流时,要有艺术性。比如在谈论孩子的表现时,应先说孩子好的方面,再说孩子的不足或需要改进的方面,这样家长比较容易接受。其次,在双方交流时可运用一些非语言的反馈,如我在与她交流时,通过观察他们的眼睛及其他非语言线索来了解他们是否在接受我的信息。再次,在与家长沟通时,应积极倾听,并能进行“角色换位”思考,提高倾听的效果。最后,我认为沟通时平和的态度很重要,当沟通双方由于某种原因产生情绪问题时,沟通往往没有任何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平和地与家长交流。篇二家长会上,一位家长抱怨道:“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已经很长时间了。说真的,我现在对孩子在园情况很不了解。您看,孩子每天在幼儿园八个小时,晚上接回家和家长也就呆上两个小时。孩子回家不太说幼儿园的情况,问老师,老师总说‘挺好的’。真不知这‘挺好的’到底好到什么程度,我们家长该为孩子做哪些准备?”言语之间,充满了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对了解孩子在园情况的渴望,对“挺好的”的困惑。这位家长的话,立刻引起了其他家长的共鸣。这是一个关于家长工作的案例。我们不经意间给家长的一个回答“挺好的”,引起了家长对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