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霖铃》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雨霖铃》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把握婉约派的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格律、音调和谐。2、让学生学会运用情感体验法去鉴赏诗歌,并通过情感体验法去感知美,感受美,提高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1、课前准备:⑴预习课文,过字词关。⑵由学生推选的两队代表(每队三人)根据这首词排练小品,其中两人表演、一人旁白。2、导入:今天的课我将和大家一起穿越那漫漫的时空隧道,回到千百年前的一个忧伤的午后,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场哀婉凄凉的离别,去领略一下我们福建的婉约派诗人柳永,他那低沉伤感,缠绵悱恻的诗词作品。(请学生打开课本。)柳永是一位多才多艺而且多情的诗人,在他漂泊了一生的日子里,创作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适用于唱歌的新乐府,在当时的社会里可谓是:“凡有井水饮处便能歌柳词”。(询问预习作业的完成程度。)3、通过听朗读、学生表演来总体把握作品的总体意境。⑴学生听名家朗读《雨霖铃》。⑵设计《情感剧场》,播放配乐《梁祝》,两队学生分别表演小品。让学生来比较两队的优劣,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有道理的都给予肯定。最后老师分别从表演内容,表演艺术以及旁白上对这两队同学表演进行简单的点评。4、根据词的故事情节归纳作品脉络。学生按顺序回答故事脉络明确:帐饮无绪→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无语凝噎→今宵酒醒→与何人说5、根据故事脉络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根据以上脉络体会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侧面引导。提醒学生注意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感受。(重点:无绪、相看泪眼,无语凝噎、酒醒之后的故事情节---凄苦悲凉-)让学生比较看文字的感受和看表演时的感受的区别。明确:演员是根据词的情节来表演的,观众是通过观看表演所以感受是一致的,但是表演更加直观,所以感受更深一些,这种设身处地的沿着作者的思路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鉴赏诗词作品的方法就叫做情感体验法。教师补充:要想有更深的体验,学生还要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6、引导学生回答出表演的遗憾之处是因为缺少当时的环境,并让学生找出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导出情感体验法的另一要素:依情索景。明确:寒蝉──长亭──晚──骤雨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杨柳岸──晓风──残月每一个景配一幅画,让学生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自由表达感受,并给三幅画各起一个名字,教师侧面指导。明确:这些感受其实就是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景语即情语,诗歌作品当中景物与作者所表达的“意”关系密切(总结一下学生的发言,重点:是:寒、长亭、沉沉、杨柳、晓风、残月),所以们在利用情感体验法鉴赏诗歌的时候还要注意:──依景索情,联系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给三幅画起的名字分别为:《长亭别离图》《扁舟远行图》《晓风残月图》7、播放《雨霖铃》的FLASH作品。让学生综合感受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8、教学延伸。让学生举例(要求最好是学习过的名言名句),并运用情感体验法来鉴赏例子,教师点评。9、布置作业。《雨霖铃》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借助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2、知识目标:⑴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⑵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⑶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3、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4、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教学方法1、多媒体资源与课堂教学整合。2、美读法。3、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长亭送别,执手相看,柴门扶杖,汽笛声催,生命总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当我们轻轻敲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柳永的词《雨霖铃》,感受作者笔下哀婉动人。(板书:雨霖铃)二、有关词的常识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长短句。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广义来说,词本属诗之一体,然逐渐与传统诗歌分庭抗礼,经宋代无数词人于此倾注深情,寄托豪兴,驰骋才华,精心琢磨,创作出大量晶莹、灿烂、温润、磊落,反映时代精神风貌而且具有不同于传统诗歌艺术魅力的瑰宝,遂与唐诗如峰并峙,各有千秋。词的分类:按结构分为按字数分为单调一片小令58字以内双调两片中调59~90字三叠三片长调90字以上四叠四片三、作者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