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石潭记教案有关小石潭记教案1一、教学目标1.读课文,把握文意。2.品细节,欣赏美景。3.看背景,感受情怀。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青山绿水多妩媚”,山之磅礴,水之灵动,是自然的恩赐,也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折光。置身于优美的山水之中,看山山有情,赏水水有意。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觅得了一处清幽之境,让我们随他一起走进《小石潭记》,看文章描绘了哪些优美的景物,看作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二)讲读课文1.指导诵读随古人共游名胜,我们要走好两条路,那就是读准字音和疏通文意。读书有三得: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好节奏;三要读出情味。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录音,注意留心字音、节奏,初步感受流淌在文字中的作者的情感。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现在可以自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段朗读课文,男同学读第1、2段,女同学读3、4、5段,请注意读出节奏。男生读得很流畅,字音都对,节奏也没有问题,情味——有一点点。女生读出了起伏感,情味也读出来了,声音很悦耳,不过声音——还可以大些。2.初步感知同学们再各自读一读课文,注意思考问题:文章哪些部分主要写景?哪些部分主要写感受?是的,第1、2、3段主要写景,第4段主要写感受,第5段写的是附录部分。大家回答得很正确。3.疏通文意疏通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文章,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同学们可以借助课文注解,联系上下文推断,可以和前后排同学交流,还可以举手问老师,先自行疏通、翻译课文。同学们慧眼独具,行动积极,不仅找出了文中较难理解的句子,而且顺利解决了它们的翻译问题。现在我们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赏景探情。4.赏景探情(1)品味第1段请同学们思考:第1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出小石潭的美?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是的,写了“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这是写的水声,特点是悦耳动听——“如鸣佩环”。还有“水尤清冽”,写的是水清。(这里有一字用的很好,尤:很,特别。)还写了小石潭的美,美在“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还美在“青树翠蔓,参差披拂”……初步展现的小石潭之美,就已经让我们沉浸陶醉了,那再走近一步,我们来看看清冽的潭中,又有怎样的景致?(2)品味第2段请同学们读第2段,看看这段话写出了潭中鱼的哪些状态?突出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同学们找得不错,写鱼的句子有“空游无所依”“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描写的是鱼的哪种情态?对,游动时的状态。除此以外,还有对鱼的描写吗?是,“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是说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静静地一动不动。这是对鱼的静态描写。分析得很到位。作者分别描写了鱼的动态和静态,真的就是为了表现小石潭里鱼多吗?这位同学说这样写是为了表现水清。请具体谈一谈。很好,“空游无所依”突出了水之清,清到了透明的程度,鱼儿在水里游,竟像是在空中没有凭依似的。“日光下彻”,写水可以一直照到潭底,把鱼儿的影子都印在石头上,鱼、石、影全都清清楚楚,足见水是多么清澈透明,突出了水的“清冽”。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可是课文明摆着写的就是鱼呀,你们偏说是水?是的,这是侧面描写,借写鱼的情态来表现水的清澈透明。让我们一起朗读,边读边在脑海里涌现鱼儿或游动、或安然的生动画面,感受小石潭水的清澈透明。(3)品味第3段小石潭景美、水清、鱼有灵性,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古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石潭的源头活水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结合第3段,谈谈小石潭溪水、溪岸的特点。这位同学描述得很好:溪水“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么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溪岸“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这里的小石潭水清、鱼灵、石异、树翠,真是一个旅游休闲的世外桃源,让人抑制不住地乐由心生。看来,在作者的笔下“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美景,按理应该乐不思蜀,而柳宗元为何却说“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呢?请同学们关注柳宗元的生平经历。有关小石潭记教案2教学目标: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小石潭记》教学设计7。2、学习作者对自然景物入微地观察和细致地描摹的能力。3、体会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教学重点:1、对精彩语段的品读2、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课前准备:1、查找相关资料2、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借助工具书通译全文教学设计:一、导入。展示风景图片(配乐)二、课前准备情况检查及交流。作者及写作背景、小石潭美景等,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小石潭记》教学设计7》。三、朗读:范读(学生听)→自由放声朗读→学生个别读→互读(找自己喜欢读)→齐声读四、译文(四人小组边读边译)①摘录不能解释的字词。②按段落通译全文。五、整体感知:①说说课文游览的顺序是什么?②本文表达作者什么情感?明确:A、发现小石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气氛(气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