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师授课教案课程题目:创意设计思维训练第一章第一节课题教案内容:一,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二,内容及课时分配;三,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四,教学过程五,教具,课件及挂图;六,作业及辅导;七,课后小结。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主干基础课程,以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学习和设计创意思维训练,使学生具备创造能力、并承担着将创意设计思维方法引向专业所需方向的重任,减少进入专业设计课程疑惑的学习障碍。旨在鼓励学生打破现有的习俗大胆提问,培养解决问题以及突破困境的能力。课程以开放性的提高技巧及灵活的教学形式,技法学生的创造能力,协助学生发挥创造潜能及应用其想象力以突破思考空间,培养创新思维的习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二、内容一、创意的概念二、什么是好的创意三、创意的来源四、思维的概念五、思维的类型六、创意设计思维方法1、发散思维法2、聚合思维3、头脑风暴法4、联想法5、逆向思维法6、焦点法7、缺点列举法8、希望点列举法9、特征列举法七、产品设计的思维模式1、仿生型2、模仿型3、反叛型三、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一、课程的重点:(1)、创意思维思维的基本理念及特征(2)、创意思维的思考方法及具体应用(3)、创意思维的孵化过程(4)、创意思维方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二、课程的教学难点(1)、创新思维的思维拓展训练(2)、创意思维的思考方法(3)、创意思维的孵化三、课程重难点的解决(1)、通过创意训练,提高创造素质,挖掘同学们潜在的创造了,并借此激发设计创新才能,帮助他们抛弃常规,获得自由创造的勇气。(2)、帮助同学们快捷地选择、学习非凡创意获得的方法,通过创新实践性的课题实训,让同学们掌握一些具体的、实用的创意方法。(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创意能力与规律,举一反三,帮助学生解决创造能力外延和个人弹性发展的问题。(4)、引入创意思维设计示例,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使学习气氛融洽及生动。教学活动设计重点在有系统地将某些重要的创意思维策略运用于课堂内外的四、教学过程1、课堂讲授2、学生回答问题3、案例分析4、学生提问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上课的题目是”创意设计思维训练”,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大家能产生更好,更多的奇思妙想。首先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的创意设计思维是要在我们的设计过程中的哪一步运用到,一般的设计过程从分析,构思,定安,评估,对了,是在我们构思的时候。我们今天要上的内容主要有:创意是什么?什么是好的创意?创意来源于哪里?思维是什么?思维的类型、创造设计思维方法产品设计的思维模式。我们看到创意设计思维训练几个字,我们一个一个的来理解,设计与艺术的区别,什么是创意?什么是思维?我们通过几个小游戏来让大家理解。创造设计思维的方法有哪些呢?我们先来学习发散思维法一、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幅散思维、求异思维,他是根据一定条件它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对问题寻求各种不同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具有开放性和开拓性,也有人称它为“创造力的温床”。发散性思维具有以下特性:1.流畅性是指在短时间内表达出不同观点和设想的数量。培养学生的思维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列举较多的解决问题方案,探索较多的可能性;2.灵活性是指多方向、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灵活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的良好品质。3.独创性是指产生与众不同的新奇思想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创造精神;4.精致性是指对学生事物描述的细致、准确程度的培养。发散思维不受现有知识范围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它采取开放活跃的方式,从不同的思考方向衍生新设想。发散思维是设计思维的主要成分,所以,有的心理学家认为,设计思维就是发散思维。二是收敛思维也称聚合思维或集束思维,是在已有的众多信息中寻找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在收敛思维过程中,要想准确发现最佳的方法或方案,必须综合考察各种思维成果,进行综合的比较和分析。因此,综合性是收敛思维的重要特点。收敛式综合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具有创新性的整合,即以目标为核心,对原有的知识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重组。1.抽象与概括的训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毛泽东的这十六个字,说明了科学的抽象和概括的一般步骤。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找出相关知识的内在规律,加以抽象和概括,这样学生知识就学得活,问题解决得透,记忆深刻,掌握牢固,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归纳与演绎的训练归纳法又称归纳推理,是从特殊事物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演绎法又叫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在认识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方法一般先讲原理,然后再讲实例。这种演绎式教学方法虽有利于求同思维的培养,但却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归纳法教学有利于收敛性思维的培养。因此,从“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