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析后现代哲学如何体现西方哲学的内在逻辑浅析后现代哲学如何体现西方哲学的内在逻辑[摘要]哲学是思的活动.现当代哲学虽然呈现为不同流派,却无一例外地表达着对生命意义的追寻,秉承着“能否思想”到“有无意义”的内在逻辑。本文通过对西方哲学史的梳理,阐述后现代哲学如何体现西方哲学的内在逻辑。[关键词]内在逻辑能否思想有无意义后现代哲学[中图分类号]B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09)07-0125-02哲学源于疑问:人何以存在?存在何以思考?存在有无意义?面对这些问题,人不可能局限于实存着的东西,而是转化为对世界和生命意义的强烈追问。这是一种寻根究底、永不满足的探寻。正如亚里士多德说的“求知是人的本性”。哲学探讨围绕人本身,在追求外物本质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现了对命运的追寻、对智慧境界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拷问。一、从“能否思想”到“有无意义”古希腊哲学家怀着特有的探求事物的好奇心,开始构建其精神家园。这是对人与自然、自我与外物以及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最初探索。巴门尼德提出的著名命题:“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同一回事情”,即是说,感性认识不可能确立知识与对象的同一性,惟有理性认识才能达到这一点。巴门尼德自觉不自觉地看到了能否思想与是否存在的内在关联。能思指人的理性认识,不能思指人的感性认识.凡是能思想的东西就具有哲学的真实性和现实性,就是“存在”,反之,就是“非存在”,不能成为哲学的世界。到了近代,西方哲学开始了知识论转向,人们用理性把握世界。笛卡尔认为,“我思故我在”,“我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一方面当我否定所有的事物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的存在时,因为我在怀疑或思想,我仍然是存在的;另一方面如果我停止了思想,我就不存在了。所以,只有一种属性属于我,与我不可分,这就是思想。康德哲学认为在认识领域,理性作为思辨能力,以先天的知性范畴规整感性材料,构造知识;在实践领域,则以理性自身具有的先天道德律规范人的行为,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营造人性的生活世界指明了方向。西方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建立了历史上最庞大、最全面的哲学体系。“绝对精神”经过漫长的辨证运动不断丰富自身,最后在其自己的哲学中返回自身。因此,哲学的真实性就在于”对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能否思想”是哲学活动的本质规定。然而西方哲学在以“能否思想”作为哲学真实性的判断原则的同时,也包含着一个悖论:即对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的遮蔽。这样,现代西方哲学的许多流派在力图是哲学研究从关心天体世界到关怀人间世界时,就明确提出了人的生命的意义问题。意义问题是人所特有的,寓于人类的生活世界之中,除人之外的自然界、动物界都是无意义的,把“有无意义”作为判定哲学的真实性和现实性的标准,就使研究意义的现代哲学超越了近代知识论哲学,成为面向人类生活和人生意义的哲学。胡塞尔以先验还原的方法试图重新建立一门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他的现象学也因此成为20世纪哲学的基点.海德格尔立足于现象学的基础上,认为存在先于意识,在我们进行思考与行动之前,我们已经被抛在世了,人类此在的存在方式就是理解与解释.伽达默尔把海德格尔哲学潜在着的理解的本体论维度挖掘出来,并把理解与解释事件扩大到人文世界的各个方面,就形成了“视界融合、效果历史”的哲学解释学.从胡塞尔的现象学到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再到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有无意义”构成了德国当代哲学的主题,也成为当代西方哲学的主题.通过上述对现代哲学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发现,虽然现代哲学不再追问世界的始基是什么,不再探寻认识何以可能等问题,但它不是一个哲学各派之间的差异愈来愈大的过程,而是一个在思维方式上日趋走向统一的过程。换言之,现代哲学的各家各派,不论它们之间存有多么大的差异,它们均是在生活世界观之下进行思维的,均在由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是面向人类生活和人生意义的哲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不断转向表明哲学的实质是对人类生存方式及其发展道路的自觉反思.从“能否思想”到“有无意义”是西方哲学一以贯之的内在逻辑。二、后现代哲学的真实意蕴“后现代”这个词最初产生于20世纪40、50年代的建筑学、诗歌等领域,表示不同于传统的、个性化的风格。到了上世纪60年代,表现为一种文化现象。之后,该词被赋予一种哲学的概念。“现代性的终结”,是时常挂在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嘴边的一句口号。如果从内容上看,这句口号包含了这样三个方面,即“哲学的终结”(思潮哲学和体系哲学的死亡)、“真理的终结”(绝对真理和理性原则的死亡)、“人的终结”(主体地位和人类中心的死亡)。这三个“终结”,体现着后现代思潮的基本趋向。所谓“哲学的终结”,就是要求结束两千年来思辨哲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彻底摆脱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传统。罗蒂认为,“我们不应企图获得一种接替认识论的学科,而宁可企图使自己摆脱认为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