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经济增长与通货紧缩并存的成因和对策今年我国经济形势明显好于预期,也好于去年。工业、投资、出口三大指标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大大超过了人们年初的预料,有力地带动了经济增长的回升。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为7.6%,二季度则提高到8%,三季度估计接近8%,四季度可能会有一定的回落,但全年经济增长好于去年已成定局。估计今年GDP增长率将达到7.6%左右。目前学者们对今年短期经济运行趋势的判断已形成了共识,但对宏观经济中一些问题的看法却存在明显的分歧。这些体现在:对今年经济回升的性质判断,目前是否存在通货紧缩以及产生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缘何经济回升而物价水平却继续回落,即产生“缩长”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对今年宏观经济的总体判断是:经济回升主要是受短期利好因素的刺激,真正反映内在增长的因素如消费、物价则呈现相反的走势,表明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不足。物价持续走低与消费增长的回落有直接关系。通货紧缩是一种内在的长期性趋势,是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矛盾的综合体现。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应以反通缩为主要目标,在制订具体措施上要实现两个重点:一是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要进一步放松金融政策,并努力将它们与扩大就业、刺激消费结合起来;二是要加快供给和需求结构的调整,深化以金融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以求“治本”。一、今年经济回升的性质仅是又一次反弹对今年上半年经济回升的性质,基本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回升基本是自主性的、内在的,经济增长正在反转或不久的将来会反转;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经济回升从性质来讲又是一次反弹而非反转,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主要是靠短期政策的作用和外部环境的改善。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今年的内需增长强劲,而且是自主性的增长:一是居民消费继续快速增长;二是内生性增长的重要证据之一是,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长明显加快;三是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且近几年消费结构升级明显。我们同意第二种观点,认为今年的经济回升仅有“两好”,没有达到“三好”。“两好”是指好于预期,好于去年,但没有做到“第三好”,即离经济运行的理想状态还有比较大的距离,如果扣除短期政策因素的影响,这种差距更大。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消费增幅回落(尤其是农村消费需求的严重不足)、物价持续走低、民间投资增长动力不足、收入差距扩大等,是经济存在内生性紧缩趋势的反映,这些都是内在增长因素,当前它们基本都处于欲振乏力的状态。这些问题中最根本的是消费不足,而在很大程度上消费不足又是由于就业严重不足。产生消费不足的原因,除了大家讲的就业压力增大、物价持续下降、消费环境不佳等因素外,这里有两个不被大家重视的因素需要强调:一是消费率长期偏低的问题,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的消费潜力和GDP增长形势相比,发达地区消费增长明显偏慢。对消费率偏低的问题需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消费率低是由于投资率高,特别是长期以来我国整体投资效率不高,近期最明显的是反映为城市建设成本过高(这实际也反映了城市化的成本过高,如城市交通结构不合理,以及城市建筑、道路设计粗糙导致频繁改建、翻修等),使得GDP的一部分本来应该用于消费的却无法用于消费;另一方面,新兴消费热点(如住房、汽车等)由于价格长期偏高以及其他政策性限制而难以加快形成,使得消费结构升级不顺利。一些数据显示不仅是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消费不足,而且是越发达的地区越是消费不足。发达地区消费不足,使得国内消费市场规模扩大受到限制,使主要为国内需求生产的中西部地区产品市场变窄,东部地区投资率过高也产生了明显“挤出效应”;同样的,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消费不足,也大大限制了东部地区生产能力的发挥,并强迫其不得不依赖于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外部市场。二是近几年来,公共物品价格大幅度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居民的购买能力。如教育、医疗作为最重要的公共物品价格每年都呈两位数增长,导致居民在教育、医疗上的支出大幅攀升,从而不得不相对减少其他方面的支出。二、通货紧缩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长期趋势一些学者从货币供应增长来判断当前是否存在通货紧缩。在我国当前情况下,货币指标存在较多的“扰动因素”,特别是用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是否大于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来判定货币供应是否充足,是不恰当的。判断通货紧缩最重要的依据是物价是否出现持续性下降,而且持续时间超过2个季度。从这一标准来看,目前的确存在通货紧缩问题。居民消费价格自2001年9月份开始下降,已持续下降近一年,今年一季度GDP增长7.6%,二季度则上升为8%,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呈相反的走势,一季度平均下降0.6%,二季度平均下降1.1%,7月和8月份各项宏观经济指数仍然较为强劲,但物价下降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抑制,分别为—0.9%和—0.7%。同期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降幅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如果再从零售价格指数看,情况更是如此。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