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洪峰赵昆摘要: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政互动式教学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下功夫。其中,积极心理学研究中的积极情绪体验可以作为思政课互动教学的理论基础,增加学生学生对高校思政课教育的获得感。在教学设计上借鉴加拿大BOPPPS教学模型,激发学生参与思政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积极情绪体验;BOPPPS教学模型高校思政课担负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教学任务,是坚持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效果会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学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以及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要维护好高校思政课教育的阵地,不仅要使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更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在重视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不断提升课程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夯实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理论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高校思政课教育的获得感〔1〕。受新冠疫情影响,课堂内学生人数受到了严格控制。因此各高校同时采取了分班授课、网络直播、慕课在线课程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努力实现“停课不停学”,确保教学任务按期完成。积极情绪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高校思政课互动式教学可以借鉴这一理论,坚持以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作为课堂互动的主要参考标准,适时调整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频率和方式,在不影响教师为主导的基础上,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此外,笔者结合加拿大BOPPPS教学模型理念。其中导言和目标两个环节作为第一阶段注重引起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兴趣;前测、参与式学习和后测三个环节重在深化学生对教学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帮助他们巩固课堂学习效果;结论作为最后阶段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本次课程内容。二、积极情绪体验对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政课互动教学的作用积极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末,是研究人的潜能和优秀品德的科学,是对理想的个人机能进行研究,旨在发现个体在团体中良好发挥的因素,以此来增进个人健康幸福的发展的科学〔2〕。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组织系统,用一种更加开放的视角关注人的动机和能力,提倡用积极的心态来审视人的诸多心理现象。积极心理学为有效的优化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政课的互动模式,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完成课程学习提供了指引。(一)积极情绪体验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互动教学的不足作为该理论思想的核心部分,积极情绪体验主要是以主观幸福感为中心,重点研究个人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积极情绪体验。受新冠疫情影响,高校思政课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改变,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在积极情绪体验上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为:在学习内容方面,后疫情时代的思政课内容会增加与疫情相关的知识点,可能会引起心智尚未成熟学生的负面情绪反应,降低了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方式方面,受疫情影响,部分思政课程由传统的课堂授课,逐步转变为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虚拟的空间中,因缺乏实体教学环境,需要学生完全依靠自主学习,对于部分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降低了学习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其学习效果并不好,容易引发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间的矛盾。在教学方法方面,疫情带来的线上教学弱化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职能,教学软件提供的辅助功能虽能确保学生的出勤率,但却无法让教师实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增大了教师课堂检验学生授课情况的难度。(二)积极情绪体验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互动教学对策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政课应更多关注师生间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将学生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积极心理学指出,个体发展具有主体性,决定个体发展主要因素的是个体自身〔2〕。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政课可以逐步增加师生互动的设计,授课内容也应侧重学生思想潜力的培养。将积极心理学理论中的六大美德、积极品质以及主观幸福感等积极情绪体验融入到高校思政课中,并在课程的学习目标、内容安排、过程实施和课后反馈等环节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受到的积极情绪体验的影响。在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政课在教育方法上应注重激发学生自身的积极力量,在传授学习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身心素质,帮助学生学会调整心态以及缓解压力的技巧,让学生们在思政课堂中感受幸福和快乐。教师在教育方法的运用时,应充分考虑“00”后学生的特点,在完成授课内容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们的自主性和多维度需求,反之,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抵触的心理体验。当然,教師既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也要懂得对学生不合理需求进行引导和转化,原因在于高校思政课程具有理论武装时效性、解析解惑针对性和教育引导综合性等特点,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学生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