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手法正骨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手法正骨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26例,依据不同复位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3例,以作本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及克氏针内固定方式,研究组则采用中医手法正骨复位加克氏针内固定方式,以此比对两组患儿疼痛程度、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2h、12h及24h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有效性98.4%高于对照组92.1%(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6%低于对照组11.1%(P<0.05)。结论:在儿科临床中治疗肱骨髁上骨折采用中医手法正骨可降低患儿术后疼痛,提升治疗效果,避免术后并发症,值得在儿科临床中广泛应用及推广。【关键词】中医手法;正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在儿科临床中肱骨髁上骨折指的是患儿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为外伤性骨折的一种,骨折原因较为多样如交通意外等各种间接或直接外力引发的,且在临床中通常将骨折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根据骨折移位情况伸直型又分为伸直尺偏型和伸直桡偏型[1]。其可临床表现为局部肘关节无法活动、疼痛明显及周围组织肿胀等,好发于5~12的儿童中,如若处理不当极易会发生肘内翻外翻或神经性损伤等,影响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2]。当前临床中主要采用切开复位及中医手法正骨两种方式来复位肱骨髁上骨折,但前者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患儿康复较缓慢,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3]。因此本研究对中医正骨手法加以探究,为临床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提供可靠数据支持,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26例,依据不同复位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3例,以作本研究对象。研究组女32例,男31例,年龄5-11岁,平均(7.5±0.8)岁,病程1-6.5d,平均(3.7±0.5)d,骨折因素:26例交通事故、19例坠落伤,18例摔伤,位置:36例左侧、27例右侧;对照组女25例,男38例,年龄5-12岁,平均(8.5±0.6)岁,病程1-7d,平均(3.9±0.3)d,骨折因素:22例交通事故、21例坠落伤,20例摔伤,位置:41例左侧、22例右侧。比较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及骨折位置等临床一般性资料表明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许可。1.2方法1.2.1对照组复位及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及克氏针内固定方式。首先全麻后,体位取仰卧位,并将患儿患侧肢放置在胸前,切开入路从肘后侧正中。将尺骨鹰嘴位置作为中心,切S切口,长度为8cm,钝性游离患儿肱三头肌的腱膜,并将尺骨鹰嘴、尺神经充分显露,后行直视,复位骨折。待复位后,采用克氏针2枚以交叉固定的方式从患儿肱骨内外髁穿刺,并给予被动性活动肘部,如若无移位及活动性不受限且良好,在止血后逐次缝合切口,并将尾端折弯处剪短,将其置于皮外,后采用石膏行肘关节功能位外固定。1.2.2研究组中医手法正骨及治疗方式。研究组采用采用中医手法正骨复位加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操作步骤如下:检查并评估患儿的骨折情况,后依据其实际情况等给予合理有效的正骨方式。指导患儿取仰卧位,采用C型臂X射线机行透视进行正骨。先行拔伸牵引后握住患儿腕部,后以纵轴为肱骨,行骨折矫正重叠移位及旋转移位,初步复位后,继续牵引,并加肱骨远端推向桡侧,同时将肱骨近端拉回尺侧,以此复位尺偏位移。后从肘后位置向前推尺骨鹰嘴,骨折近端向后,同时牵引下屈曲患儿肘关节,以此正骨复位。行透视后骨折正骨良好后,采用克氏针2枚以交叉固定的方式从患儿肱骨内外髁穿刺,并给予被动性活动肘部,如若无移位及活动性不受限且良好,采用夹板行外固定,并外敷自拟中药制剂接骨消肿散,其功效为接骨续筋及活血化瘀等,术后待患儿病情稳定且恢复情况良好,指导行手指性功能锻炼等。1.3观察指标1.3.1评估两组患儿的疼痛情况并加以比对。运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儿术前术后疼痛,指导其在画有10cm直线的白纸上进行自觉疼痛刻画,以此代表其疼痛程度,共计10分,1cm代表1分,无痛为0分,剧痛为10分。1.3.2评估并比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标准:治愈:在患儿患侧骨折愈合后肘关节功能及外形均正常;显效:愈合后但复位欠佳,肘关节功能及外形均显著改善;有效:愈合及复位均欠佳,肘关节功能性局部受限;无效:骨折并未愈合或出现畸形愈合现象,肘关节功能性障碍且周围肿胀疼痛[4]。临床有效性=(总例数-无效例数)×100%。1.3.3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并发症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用软件SPSS21.0行数据分析,计数为(%)并行X2检测;计量为()并行T值检验,当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