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析高校学生语素养与国学修养的培养浅析高校学生语素养与国学修养的培养近年来大学语文教学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专业化的新特点,一方面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日益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大纲要求和考试范围;另一方面高校教育改革方案出台后,语文科目所占比重由之前被英语、专业课挤压,变成现在受通识课选修课的挤占,面临更加严峻的教学形势;再一方面,语文科目本身需要长时间的教学积累,对学生的提高短时间内不易见效,导致学生和老师对语文教学普遍忽视和轻视;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倡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应以文化先行,语文教学作为国家文化战略的基础,也承担着重大的时代责任。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侧重于教师的经验性传授,多经验而少理论,流于说教且空洞乏味。具体表现为教材课文老生常谈、千篇一律,一些所选的课文过于陈旧落伍,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教师的授课也萧规曹随,无外乎指导学生分析文章层次、总结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和作者意图,让学生误以为语文学习不过如此;考试也侧重背诵默写和总结归纳,充满教条式的填空选择题,使得语文教学支离破碎不成体系,学生学习一篇文章著作,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纯为应付考试,考试过后又把所学的语文知识“还”给老师。综上所述,高校语文教学本應使学生修身养性,培养一种情操和素养,需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还应配合国家的文化复兴战略,这就需要语文教学升级创新,向传统文化寻求突破,和国学经典进行融合。一、国学经典在高校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国学经典作为传统文化中的无价瑰宝,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起到知礼明志的作用。不知礼,无以立,志存高远,有容乃大,只有通过国学经典,让学生知礼守礼,志在报国,再能真正造就一批有家国情怀的有用之才,无愧于教育工作者“计在树人”的职业理念。语文教师首先自身应博览经典,熟读文献,胸怀一种甘为人梯春蚕吐丝的使命感,只有自己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才能带动学生对国学和语文产生兴趣;其次语文教师应带动学生阅读经典,如《礼记》、《史记—世家列传》、《资治通鉴》等,布置课堂任务和课后任务,让学生在阅读经典中发问、思考、再发问、再思考,熟读而精思,慎思而博学;最后,语文教师应在国学经典的基础上超越升华,引领学生以礼待人,胸怀大志,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古之先贤为榜样,好学笃行。国学经典作为处世立业的不二法门,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君子温良如玉,和而不同,其言款款,其行翩翩。教学中常说学问要先学后问,生活中也常说先做人后做事,语文教学侧重于对学生性格和心态的塑造,需要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忌讳急于求成和朝令夕改。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中庸》、《道德经》和《菜根谭》中的经典章目,使其养成一种健康完善的性格和人格,戒骄戒躁,淡泊高远,穷则独善其身。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所理解的一词一字,都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助推作用,反过来又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科目,以良好的心态和完善的性格度过学校时光,为以后走向社会事业有成奠定基础,真正做到国学经典中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在语文教学中起到笃学慎思的作用。中学语文教育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国学经典对于勤思慎思善悟顿悟的篇章也连篇累牍,但现在的学生写作文常无从下笔,阅读课本之外的文章常不知所云,究其原因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一个人只有拥有自己的想法,遇事有自己的看法,才能像国学经典中所说的那样君子处四境之地而忧九州之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民,居庙堂之高而忧其君,达则兼济天下!具体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在阅读国学经典时,如《弟子规》、《大学》、《帝鉴图说》,换位思考,深究里边篇章的言外之意,探究这些篇章得背景缘由,明白为何经典至今仍让人振聋发聩,读后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如平地惊雷、当头一棒。通过阅读国学经典,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思考中学习,养成一种好学慎思的习惯,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二、国学经典对高校学生的指导意义国学经典崇尚“先做人、后学艺”的教育理念,因此,古人的启蒙读书如《三字经》和《弟子规》均是告诉孩子们如何做人。《弟子规》的开篇就引用了《论语·学而》中的一句话,即: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规》的全文就是围绕这句话分八个章节阐述的。国学经典中体现也道德修养高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学习,一个人只有有了良好品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古人读书时为了做官,“学而优则仕”)。所以,古时有“孟母三迁”。《三字经》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国学经典中传承理解宽恕的思想句句珠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自己所厌恶的,不要施之于别人。孔子的学生仲弓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回答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