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上海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新探索一当前上海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基本背景(一)社会人群及其结构的深刻变化,导致传统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出现很多“盲区”习近平总书记说,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人口总量和结构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开展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调研,当时经常提到的概念是“两个100万,两个200万”,即100万下岗工人,100万动拆迁人口,200万外来人口,200万老年人口。当时采取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做法,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在20年时间过去了,形势更加严峻。人口总量快速增加,目前上海常住人口2425万,1995年的时候才1400万,2000年“五普”的时候也才1600万。上海的人口相当于欧洲丹麦、斯洛伐克、芬兰、挪威和克罗地亚五个国家人口的总和,相当于英国或法国人口的40%,一个加拿大的人口也才3500多万。人口快速增长,人口密度过大,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巨大的压力。人口结构方面,非户籍常住人口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2000年305万,占18.6%,2010年900万,占39%,现在是超过1000万,占比超过40%。这1000多万人,既为上海的发展带来活力,同时对服务和管理带来挑战。在1000万的非户籍常住人口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超过70%,郊区的比重更高。二是人群分化带来需求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市场化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分化,把原来的社会人群分成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这是非常正常的,但需要处理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需要健全和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同时,不同群体的需求类型出现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趋势,需求的层次和水平也不一样,如何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供给好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挑战。(二)产业结构、城乡布局、居住空间等的深刻变化,导致传统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难以应付中国当前的社会转型是双重转型,既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也从计划体制下的单位社会向市场体制下的个体化社会转型。过去的社会联结纽带(血缘、地缘、业缘)出现松弛,人际关系疏离化,社会走向去共同体化。一是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单位制的消解给每个人都带来了影响深远的变化,由此带来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社会人”可在一定程度上支配自己的行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由度,进而从对单位的依赖关系中解放出来。这种“解放”带来的结果:①个人获取资源、利益和社会地位的渠道走向多元化,但同时也意味着个人不能向其工作单位要求解决住房、医疗和教育等问题。这些以往原来由单位履行的社会功能逐渐社会化,甚至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②“有问题找单位”的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被根本改变,在民事纠纷事件中单位已不再作为个体社会成员的代表,个体的利益诉求很难再通过其工作单位的渠道得到满足。③个人的工作圈和生活圈逐步分离,单位仅仅变成一个职业化的工作场所。个人的生活空间大大拓展,与工作单位不再紧密相连。“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是社会变革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社会人”的转变,转换了社会支持系统,也转换了生活方式。特别重要的是,个体与组织的联结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构成我国基层社会秩序独特景观的“单位现象”已不复存在。这个变化体现了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化,从家族保障/治理、单位保障/治理走向社会保障/治理。二是熟悉人转为陌生人。①上海城乡布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中心城边界不断向外拓展,城郊接合部出现大型镇和大型居住社区,多种社区形态并存。快速城市化伴随着大量动迁人口和外来人口,熟人社会被打破。②居住空间的变化。在单位制时代,个人没有选择住房的自由,住房主要由单位统一建设、集中安排,通常同一个单位的成员居住在同一个小区。这样一来,同一个单位的成员不仅在工作上是同事关系,在生活上还是邻里关系,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关照。后单位制时代的住房货币化改革,使得居民可以到市场上自主购房,原来单位分配的住房在产权私有化之后也可以自由买卖。这样改革的结果就是在新的小区,购买住房的居民来自不同的单位、不同的行业乃至不同的地方,彼此之间互不相识;在老的单位小区,越来越多的单位成员选择将原住房出售从而搬迁到其他小区的公寓房或别墅居住,导致单位小区的居民成分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同时,由于购买多套住房,人户分离现象也十分突出,居民之间原来的熟悉程度越来越低。由此可见,住房货币化改革带来了居住空间的变化,原来单位制时代的“熟人社会”正被新的居住方式所解构,个人的空间私密性增加了,但同时增加了陌生感。我国原有的社会规范都建立在熟人社会的基础之上,走向陌生人社会后,如何重建规范,如何再组织化社会,建立契约社会,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根据新形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