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移动互联网推进社交网络深化发展社交网络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重要。2012年中国社交网络用户规模保持了近年来的增长势头,其中移动社交网络用户增长趋势引人注目。社交网络用户渗透率和分享百分比不断升高使社交网络媒体属性不断增强。社交网络在传播网络舆情和扩大其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社交网络企业仍处在探索盈利模式的关键阶段,社交网络市场将面临整合重组。一社交网络用户规模保持增长根据CNNIC的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使用社交网站(SNS网站)的用户规模为2.75亿,较上年底提升了12.7%。网民中社交网站用户比例较2011年略有提升,达到48.8%。中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较上年底提升了6个百分点,达到54.7%(见图1)。相当一部分用户访问和发送微博的行为发生在手机终端上,截至2012年底,手机微博用户规模达到2.02亿,即高达65.4%的微博用户使用手机终端访问微博。作为移动社交类应用的微信迅速普及手机网民,于2011年1月推出,2012年3月底用户量突破1亿,9月底突破2亿,2013年1月达到3亿,其用户增长速度远超过以往的移动社交产品(见图2)。图1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中国社交网站用户数和微博用户数图2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微信用户数2011年,微博高速发展,受到多数网民的青睐,巨大的用户规模又进一步巩固了其网络舆论传播中心的地位,微博正在重塑社会舆论生产和传播机制,无论是普通用户、意见领袖还是传统媒体,其制造舆论、发表意见、获取新闻、传播新闻的途径都不同程度地转向微博平台,这一因素让微博的个人用户规模在2012年继续维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微信的普及和成功有其特定的条件,腾讯庞大的用户黏性和丰富的社交类应用运营经验是微信能够迅速发展的基础,区别于微博的弱关系性和公开性,微信以私人关系和私人内容为重点(如朋友圈),这能满足人们对社交类应用私密性和小众性的要求。虽然微信的用户量呈爆发式增长,有超越微博的趋势,但微博仍然是中国最重要的、最开放的社会化平台。在目前的社会化网络中,我们没有看到任何能够撼动微博作为社会化信息创造、流动、互动的核心平台的替代品出现,而微信在成为公开性社交网络的道路上仍需产品创新,但这不代表微信一定要走公开化社交网络这条道路,以私人关系、私人内容和私人生活为重点打造集私人社交、支付、购物、游戏为一体的生态体系不失为微信的另外一种选择。“社交化”作为一种功能元素,正在全面融合到各类互联网应用中。一方面,2012年涌现出大批具备社交基因的新应用,包括图片社交、私密社交、购物分享等,尤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由于手机天生的通信功能,2012年许多热门移动应用都具备社交功能;另一方面,搜索、网购、媒体等互联网应用正在融合社交因素,以丰富自身的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创新服务和盈利模式。在互联网趋向社交化的形势下,传统的实名制社交网站在原有基础上融入新型的社交功能组件,并将业务发展重点转向移动终端,带动了2012年社交网站用户增长。但是,整体上传统的实名制社交网站进入到用户增长的瓶颈期,新应用的引入很难再刺激用户大规模增长,因而一些社交网站在发展移动应用时另辟道路,通过推出全新的产品来吸引用户。截至2012年底,中国用手机上微博的网民数为2.02亿,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48.2%,相比2011年增长了9.7个百分点,发展势头强劲,已逐渐成为手机端的主流应用(见图3)。微信于2013年1月用户量突破3亿,占手机网民的71.4%,已基本与微博用户数持平,成为微博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图32011年和2012手机微博用户数及网民使用率微博和微信在手机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在于手机的易携带性,契合了微博消息及时发布的特点,使用户可以在任意时间浏览新闻、发表评论,成为用户获取信息和联系亲友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在于手机微博的“轻”应用性,简短的文字篇幅、快速的照片分享及便捷的界面操作,较少受手机屏幕大小的限制,使用户可以在碎片化时间使用。截至2012年12月底,个人博客和空间用户数量为3.72亿,较上年底增长5435。网民中博客和个人空间用户占比为66.1%,较上年底上升了4个百分点。QQ空间等网站在发展初期功能与各大博客网站类似,近年来通过不断地改版,完成了向社交网站的转型,迎合了互联网社交化趋势下网民的需求,因而用户量继续保持上升势头。与此同时,传统博客的用户量逐年下降,其用户主体由早期的平民、草根逐渐转向精英,一些“超级博主”的博客、专业类博客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点击率和影响力,而普通用户则转向社交性更强的微博和社交网站进行自我展示、沟通交流。截至2012年12月底,仍在使用博客的网民占比仅为24.8%,约为1.40亿。中国社交网络用户特征十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