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宜春中学政治学科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1课时导学案编号6.1审核:高二政治学科备课组___年__月__日星期__第__节____级________班学号__姓名________使用说明:1.课前,学科组长组织安排15-20分钟时间完成预习导学案,各组成员根据预习导学案提示,认真研读教材本框内容,在课本上勾划出导学案涉及的重点内容,并用红笔标注出疑难问题,完成自学整理的相关题目。2.课堂“思”,在预习、熟记重点知识的基础上,再次通读教材,并完成探究案,做好总结巩固,能理顺知识,提升理解能力。(限时8分钟)3.课堂“议”,学科组长组织本组同学互学互动,首先采取对议方式迅速核对导学案中的基本问题,其次在组长的带领下采取组议方式对疑难问题和探究题进行探究,在该环节各位同学要明确自己在本节学习中已知的问题、疑虑质疑要请教讨论的问题、要激情展示的问题等等。(组长注意控制时间10分钟)4.课堂“展”,激情展示,高效答题,其他同学激情质疑、补充,解决本节疑难问题。(限时10分钟)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理解: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运用:结合生活实例阐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学习重难点: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预习导学案】一、教材助读:(限时15-20分钟,达成预习目标: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通读教材,勾划并标注好课本重点问题,熟记意识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重点基础知识。)1、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的含义)。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思考?动物有实践能力否?(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对象。他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3)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一定目的,意识下创造出自然中从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思考?如何理解实践具有能动性(4)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5)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如革命和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在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补充解释: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的特点。一方面,实践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这样,实践过程就成为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人们就能够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一般来说,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那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否则就是错误的。理解?如何区别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2)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的不断深化。(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查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思考?你认为是非能否说清楚吗?怎样才能说清楚?(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补充理解:1.正确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任何主观标准都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个人的认识、权威的观点、多数人的意见不能用来检验认识;同样,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