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课汉代儒学(测试)1.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严重倒退B.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D.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答案C解析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直到汉武帝时,方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这正是社会发展和封建统治思想成熟的结果。A、B、D不符合题意。2.“礼教始行,渊溯春秋,谁挈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副楹联中的“公”是指()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守仁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挈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可知是董仲舒。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3.在古装电视剧中,经常看到太监宣诏时高呼“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奉天承运”的理论依据是()A.“以法为本”B.“君轻民贵”C.“天人感应”D.“工商皆本”答案C解析“奉天承运”的开首语,标榜了皇帝是感应上天的旨意发布诏书的。君王的权力来自上天的授予,天人是相通的,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故选C。4.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思想是()A.罢黜百家B.独尊儒术C.以礼入法D.君权神授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君主的权力是天意的表现。5.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和完善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D.为加强中央集权提供理论依据答案D解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具有相当成分的迷信色彩,同时也将王权统治神秘化,但客观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适应了中国古代前期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这是其进步作用的主要表现,故D项正确。6.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其主要目的是()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弘扬和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答案B解析汉武帝时期,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故选B。7.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A.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B.汉武帝创设太学C.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D.明朝八股取士答案B解析汉代兴办的太学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得以确立,故选B。8.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派别儒家(六艺)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支派103372110761220篇数31239933692173686107403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C.活字印刷广泛采用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答案A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儒家在思想派别和作品篇数中占据主导,故选A。B题干材料没有体现;C、D与西汉时间不符。9.宋代司马光诗:“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这可能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A.“大一统”思想B.“君权神授”C.“天人合一”D.“三纲五常”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邪说远去”“登汉庭”“百家始消伏”,据此并依据史论结合原则可知A项符合题意。10.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从中得到的信息不包括()汉代熹平石经“五经”书影西汉成都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A.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B.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C.汉代统治者通过教育促进儒学的传播D.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使儒学成为主流思想答案A解析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但不是“唯一”思想,故A项错误,其余三项均正确。[能力提升]11.《春秋繁露》中写道:“正朔、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B.为三纲五常学说提供理论基础C.借助天意来宣扬大一统和加强君权D.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答案C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改变纪年、服色和制定礼乐制度,虽然在时间上有先后不同,但顺天应人的想法是相同的,都最终归于一个大治的目的。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思想。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后,儒学才成为正统思想,在此之前儒学地位低下,所以谈不上“巩固儒学地位”,故A项错误;“三纲五常”是封建伦理道德原则,是为“大一统”服务的,是维护“大一统”的手段,故B项错误;为适应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故C项正确;“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是宋明理学的特征,故D项错误。12.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写了一篇文章,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