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者们针对新加坡南洋科技大学本科生以及国内“蚁族”群体的研究均表明,心理弹性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对于主观幸福感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相关研究的结论则莫衷一是。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大学生群体为调查对象,综合考察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进一步探讨主观幸福感在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作用机制,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维护其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参加本研究的被试,来自深圳某高校大一至大四的在校大学生,有效被试625人。其中,男330人,女295人;一年级176人,二年级141人,三年级183人,四年级125人。采用心理弹性量表、主观幸福感问卷、心理健康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测查。心理弹性量表由甘怡群等编制,包括积极认知、目标专注、情绪调控、人际协助和家庭支持等5个因素,共27个题项。部分题项进行反向计分后,计算各因素总分的题项均分,得分越高者,说明其心理弹性状况越好。主观幸福感问卷由Campbell等编制,共9个题项,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幸福感越强,该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心理健康量表采用许军等编制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中的“心理健康子量表”作为本研究中“心理健康状况”的评量工具,包括正向情绪、心理症状和认知功能等3个因素,共15个题项,分数越高者,说明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测查数据采用和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一、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心理弹性就其本质而言,是个体人格与环境因素两者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来自国外高校的研究均表明,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通过调查得知,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积极认知、目标专注、情绪调控、人际协助和家庭支持5个因素,以及心理弹性总分,均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为进一步考察大学生心理弹性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本研究以心理弹性的5个因素,如积极认知、目标专注、情绪调控、人际协助和家庭支持等为预测变量,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五个因素全部进入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方程,联合解释变异量达到了%,对主观幸福感均有着显著的预测力。可见,大学生心理弹性水平越高,所感知到的主观幸福感就会越强烈。有学者曾对我国近年来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现状进行剖析,指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类,即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个体因素包括人格特征、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等,环境因素则包括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等。在本研究中,心理弹性的积极认知、情绪调控、目标专注等因素,更多地体现在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以及应对困难的方式上。因此,可以把它们看做是内因或者个体方面的因素。心理弹性的另外两个因素———人际协助、家庭支持作为社会支持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则可以看做是外因或者环境方面的因素。二、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弹性就其本质而言,是个体人格与环境因素两者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来自国外高校的研究均表明,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其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以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焦点侧重于个案分析、探讨问题的来源,以及协助消除症状的治疗模式上,实践中多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测评。该量表倾向于对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的诊断,未能全面反映心理健康的真正内涵。因此,本研究采用许军等编制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中的“心理健康子量表”,包括正向情绪、心理症状和认知功能三个因素,来了解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查得知,情绪调控、积极认知、人际协助以及心理弹性总分,分别与正向情绪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积极认知、目标专注、家庭支持以及心理弹性总分,分别与认知功能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积极认知、目标专注、情绪调控、人际协助以及心理弹性总分,均分别与心理症状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弹性的五个因素全部进入了心理健康的回归方程,联合解释变异量达到了%,对心理健康均有着显著的预测力。这说明,心理弹性水平高的大学生,所呈现出来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究其原因,心理弹性作为一种保护机制,使得高心理弹性的大学生对外界环境的认知会有很强的适应性。也就是说,当他们在遇到不良环境时会进行选择性知觉,尤其是在面对逆境、困难、挫折或其他重大生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