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建立食蟹猴糖尿病模型的研究【摘要】【目的】建立食蟹猴糖尿病模型,并确定诊断标准。【方法】选用雄性食蟹猴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一次性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观察造模前后各组猴的摄食量、饮水量、尿量、体质量变化,检测各组尿糖、空腹血糖、糖耐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C肽、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的变化,并进行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造模后模型组摄食量、饮水量及尿量显着增加,体质量、C肽含量显着下降,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均无显着变化;造模后第2周空腹血糖升高,尿糖由阴性变为“++++”;第5周出现糖耐量异常,第7周空腹血糖与正常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GADAb阳性;胰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模型组胰岛萎缩、纤维化,而正常对照组胰腺组织无病理改变。【结论】成功建立Ⅰ型糖尿病食蟹猴模型。【关键词】糖尿病;胰腺/病理学;疾病模型,动物;食蟹猴糖尿病动物模型主要有诱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转基因糖尿病动物模型、自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等,目前主要采用链脲佐菌素造模,但是造模动物多选用大鼠,较少选用大动物尤其是灵长类[1]。国外有STZ诱导青年恒河猴糖尿病的报道,国内仅有1例报道并且也选用青年恒河猴[2-8]。本实验采用另一种常用灵长类动物——食蟹猴,以STZ化学损伤建立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动物及分组食蟹猴8只,均为雄性,体质量分别为913、965、987、992、1023、1035、1065、1123kg。由广东高要康达实验动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合格证号SCXK(粤)2004-2009],随机分成2组,即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12主要试剂与仪器链脲佐菌素(STZ)为Sigma公司(美国)产品;500g/L葡萄糖注射液由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0921;尿糖试纸由桂林中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批号:6C29;测利得超值型血糖仪(厚美德公司);PHS2C精密级数字式酸度计;Ex3600全自动生化仪(英国);TDL5000B型低速冷冻多管离心机;JA2103型电子天平。13糖尿病模型制作模型组禁食16h后一次性静脉注射STZ(临用前用01mmol/L、pH42~45柠檬酸缓冲液配成10mg/L浓度),剂量为45mg/kg;正常对照组禁食16h后一次性静脉注射01mmol/L、pH42~45柠檬酸缓冲液,剂量为45mg/kg。14检测指标[9-11]造模后7周内每日观察并记录摄食量、饮水量、尿量、精神状况;每3d称量体质量1次。每周检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第1、4、5周检测糖耐量;第1、7周检测C肽、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实验结束后对动物实施安乐死,并取胰腺做组织病理学检测。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各组造模前后摄食量、饮水量、尿量及体质量变化比较表1结果表明,模型组在造模后均出现了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摄食量、饮水量、尿量显着增多,体质量显着下降,正常对照组造模前后上述指标无显着变化。22各组造模前与造模后7周C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变化比较表2结果表明模型组C肽含量显着下降,而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均无显着变化。23各组造模前后血糖、糖耐量变化比较表3结果说明模型组造模后第2周空腹血糖升高,第7周空腹血糖显着上升,造模后第5周出现糖耐量异常。24各组造模前后尿糖、GADAb变化比较表4结果说明模型组造模后尿糖变为强阳性,GADAb造模后变为阳性。25各组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图1结果显示模型组胰岛萎缩、纤维化,正常对照组胰腺组织无变化。表1各组造模前与造模后7周摄食量、饮水量、尿量及体质量变化比较3讨论31所造模型相对于以往模型的优势国内研究显示通过给7只青年恒河猴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链脲佐菌素(30、45、60mg/kg),实验组的7只猴在给药1月后摄食量、饮水量、排尿量才明显增加,低、中剂量组在96h后才成模,高剂量组虽然较早成模,但该组猴逐渐出现行动困难,反应迟钝,视力下降,面部浮肿,食欲降低,嗜睡等严重症状。虽然给予动物胰岛素皮下注射50U/d,终于在成模后176d死亡[2-5]。本研究给4只食蟹猴静脉注射STZ45mg/kg,早在给药后第4周就出现了摄食量、饮水量、排尿量的明显增加,给药后第2天即发现动物尿糖阳性,第3天的空腹血糖浓度开始呈持续性升高。32糖耐量时间点的选择从猴糖耐量检测时间点看,彭芳等[9]在借助糖耐量从猕猴中筛选自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时,仅选择了0、90min2个时间点,未能反映动物血糖下降的趋势。蒋绿芝等[3]利用链脲佐菌素诱导恒河猴糖尿病动物模型,检测糖耐量时选择了0、5、10、20、30、60、90min,漏掉了120min这一重要的时间点,而120min血糖在人类糖尿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