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社会治理建设视域下生态文明论文一、社会治理理念的更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协调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整个生态关系问题方面的积极成果,包括精神成果和物化成果,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人类自身得到进步和改善,人类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内含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对社会治理理念的更新具有重要启示。第一,社会治理创新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马克思恩格斯毕生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他们看来,未来社会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7]。”并进一步指出了自由全面发展的特征:“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将以人为本为核心,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起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报告首次正式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让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这些都与民生密切相关。改革开放36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构成了直接威胁。近年来,我国空气污染问题不断恶化。大部分城市很难达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雾霾天气不断发生。中国社科院和中国气象局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显示,2013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水污染日益严重。2012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684.6亿吨;除70%的工业废水和不到10%的生活污水经处理排放外,其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致使水质严重恶化,污水中化学需氧量、重金属、砷、氰化物、挥发酚等都呈上升趋势。松花江、辽河、黄河、淮河、海河、长江、珠江七大水系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人的健康乃至生命。部分地区的环境污染事件已经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有些地方已经出现癌症村。环境污染影响到社会稳定和民众福祉。自1996年以来,我国在总量、集体上访量、发生量实现下降情况下,因环境问题引发的和却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在上升。如果任由环境恶化趋势蔓延,很可能会积聚社会不满情绪,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重大冲击。因此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将生态民生纳入社会治理的范围,在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中进行生态民生建设。第二,社会治理创新必须牢固树立生态制度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还要求将环境问题纳入到社会治理体系中,建立健全相应的社会治理制度,以实现享有生态权利和履行生态义务的统一。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制度既能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又能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制度有利于调动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其潜能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治理制度,从制度上解决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与保护的分散性之间的矛盾,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发展纳入到社会治理中,才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因此,在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态制度理念,通过创新社会治理制度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确保当代人的生态权益不受侵犯,同时协调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维护生态权益的代际公平,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二、社会治理领域的拓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一种新的文明形式,既涵盖生态经济、绿色循环科技及其工具、手段和成果、生态福利等物质文明的内容,也包括生态公正、生态义务、生态意识、法律、制度、政策等精神文明的内容,还包含生态民主等政治文明的内容。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要求,社会治理领域应相应地扩展到生态文明相关领域,以促进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耦合。第一,向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拓展。由于工具理性的急剧膨胀,人们征服、支配自然的意识日益增强。但是,在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之后,人们开始反思,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了和谐发展的理念。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而教育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和民族未来。鉴于此,要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到社会治理体系中来,这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