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3卷第1期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3,No.12021年2月JournalofShenya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Feb.2021文章编号:2095-5464(2021)01-0064-06认知隐喻理论视域下隐喻话语的主观性探究彭兵转,林紫荆(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剖析了隐喻话语的主观性内涵,建构了认知隐喻理论视域下隐喻话语的主观性分析框架。依此框架,从说话人的视角、情感和认识三个方面分析了隐喻话语的主观性,挖掘了隐喻话语体现的情感、态度及观点等。通过对语言表意功能的深入研究,达到促进人们沟通与交流的目的。关键词:认知隐喻;隐喻话语;主观性;说话人;主观性内涵;认知方式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志码:ASubjectivityofMetaphoricalDiscoursefromthePerspectiveofCognitiveMetaphorTheoryPENGBingzhuan,LINZijing(SchoolofForeignLanguages,Harbi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Harbin150080,China)Abstract:Thisarticleanalyzesthesubjectiveconnotationofmetaphoricaldiscourse,andconstructsasubjectiveanalysisframeworkofmetaphoricaldiscoursefromtheperspectiveofcognitivemetaphortheory.Basedonthisframework,thesubjectivityofmetaphoricaldiscourseisanalyzedfromthespeaker’sperspectives,emotionsandcognitions.Theemotions,attitudesandviewpointsembodiedinmetaphoricaldiscoursearealsoexplored.Thepurposeofpromotingculturalcommunicationandexchangeisachievedthroughtheintensivestudyofthecommunicativefunctionoflanguage.Keywords:cognitivemetaphor;metaphoricaldiscourse;subjectivity;speaker;subjectivityconnotation;waysofcognition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为是语言主观性研究的开端者。在他看来,语言隐喻》一书中运用了许多例证说明隐喻是人类重的主观性是人们将自我定义为话题主体的一种能,该书的出版标志;在莱昂斯看来,主观性要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1]36力,这是一种语言特性[4]了认知隐喻理论的正式诞生,引发了认知语言学就是指在话语中多多少少含有说话人自我表现的视角下针对隐喻的热烈讨论。莱考夫指出隐喻不成分,即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的仅仅只适用于诗歌,同样的,在日常生活中的隐喻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印;奥布里顿借助莱考;兰盖克通过观察主体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不存在着丰富多彩的表达式[2]记[5];我国学者沈家夫和约翰逊的观点,指出使用隐喻描述某一领域对称性的特殊方式定义主观性[6]。时,很可能会对该领域的理解方式产生影响[3]煊认为,语言的主观性是人们在话语表达时所携。虽然,近年来国内关于认关于主观性这一说法,自1971年本维尼斯特提出带的自我表达成分[7]后逐渐演化,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焦点。学者们纷知隐喻理论研究、隐喻研究和隐喻话语的主观性纷给出了自己对主观性的见解,本维尼斯特被认研究持续升温,但在认知隐喻理论视域下探讨隐收稿日期:20200628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8YJC740072)。作者简介:彭兵转(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第1期彭兵转等:认知隐喻理论视域下隐喻话语的主观性探究65喻话语的主观性研究却不常见。有关隐喻话语的特征。不难发现,三种概念隐喻类别的名称分别主观性研究长期以来在语言学界并未受到广泛关与其喻体的存在状态相对应,实体隐喻的喻体为注,导致目前隐喻话语与其主观性研究的结合不具象化的实体;空间方位隐喻中喻体的空间特性够,有待进一步探索。事实上,隐喻话语的主观性被投射至目的域,从而实现隐喻的映射过程;结是十分明显的,甚至无处不在。语言的主观性无构隐喻存在于概念之中,两种概念都不存在客观处不在,贯穿语言使用的整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