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啤酒行业整合分析中国的啤酒巨头们纷纷做大规模。权威部门预计,2006年,青岛、燕京、华润三家的啤酒销量将占到国内啤酒销售总量的40%。依照国际惯例,规模急速扩张后,它们最终都要被考验自身整合的真功夫。中国啤酒业行业竞争进入愈加白热化阶段据悉,2006年华润啤酒的销量将高于青岛啤酒。其实,早在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华润创业(旗下拥有雪花啤酒)公布的2006年上半年的年报中,青岛、华润、燕京上半年的产销量分别是228万吨、244万吨和157万吨,销售额分别是57.7亿元、43.4亿港元和30.2亿元,销售量华润略高,销售额则是青啤遥遥领先。雪花啤酒“酒龄”短发展快华润做酒的“酒龄”比较短。1994年,华润集团的上市公司华润创业联合南非啤酒酿造商SAB组建了啤酒集团,其中华创控股51%,SAB占有49%的股本。华润啤酒业务靠国际资本迅速做大,近几年来,它通过大手笔的资金并购使自己的产能、销量快速增长,超过了国内任何一家啤酒企业,所以,华润的雪花啤酒在近期一直放言要做行业领导者。销量第一能否问鼎行业领袖的位置,这除了实现股东价值与员工价值最大化之外,还要负起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的责任,即一是看能否引领行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二是是否对消费者与公众负责,这对食品企业尤为重要。国内啤酒市场的层次越来越明显,形成了国际品牌和青岛啤酒主导国内高端市场,合资和区域强势品牌主导中端市场,区域小品牌分食低端市场的总体态势。在这种情况下,青岛、燕京、华润三大啤酒巨头都采取了“1+N”的品牌组合战略,即有一个主品牌是自己的核心产品,众多的子品牌统领中低端产品。青啤做得最好,在山东用崂山啤酒统一中低端的“鲁啤”,而不是用青岛啤酒,这样更好地保护了它自己的主品牌。放眼国内啤酒市场,市场上的啤酒价格多种多样,悬殊也比较大。“雪花”同时出品2—10元的多种啤酒。但实际上,其他品牌如百威没有5元以下的啤酒,科罗娜没有15元以下的啤酒,青岛没有4元以下的啤酒,没有一个品牌既做高端又做低端,通吃各类市场。2005年各档次啤酒的比例是,普通酒占87%,高档酒占10%,超高档酒占3%,每瓶高档酒的利润是普通酒的2—3倍。2003年以来,高档酒市场增幅最大,复合增长率是28%,而普通酒的复合增长率仅为9%。由此可见,啤酒的赢利机会在高档酒市场。数据还显示,在中国的高端啤酒市场上,国产品牌中,青岛啤酒的占有率超过第二位一倍以上,有绝对的优势。这一点就像青啤的战略合作伙伴A-B公司一样,它的销量不是全球最大的,但利润是全球最高的,因为他们有最清晰的公司理念,最有影响力的啤酒品牌。2005年的年报显示,雪花啤酒集团年销售啤酒395万吨,利润1.38亿元港币,利润仅是青岛啤酒的30%(青啤2005年利润为5.28亿元,销售啤酒408万吨),是年销售53万吨的金威啤酒的60%,这说明雪花啤酒的影响力。青啤:真正的行业领袖青啤是国内所有上市的啤酒公司的龙头,是真正的行业领袖。青啤的品牌影响力、美誉度是公认的;它的百年历史、百年制造文化已经把它领头羊的位置固定下来,别人恐怕很难积累到这个程度。何况青啤这几年深度整合,逐步向国际一流的大公司迈进。袁涛分析青啤的财务报表发现,青啤已成为赢利能力很强的上市公司,今年一至三季度,其净利润为4.14亿元,增幅达到了25%。青岛啤酒在现任总裁金志国(金志国新闻,金志国说吧)手里进入了长达4年的整合期。在2001年以前,青啤也是高速扩张,产能一度达到了450万吨。而2002年之后,“整合、做强、转型”等成为青啤的主调。金志国在接受采访时曾反思说,啤酒作为传统行业,不应该有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的快速裂变过程,那样跨越式的发展早晚要摔倒,抓住机会可以跳一步,但是持续地跳肯定摔倒,能力和规模的扩张一定要同步,不应该有大起大落。一定要有合理的东西做支撑,这就是传统行业的规律。2006年初,青岛啤酒调整关闭部分工厂的消息已在业内流传。在关闭一些工厂的同时,青啤在今年下半年,又根据市场需求大肆建厂,这意味着青啤“做大到做强”的战略已成形,要“做强兼做大”了。2006年8月以来,青啤产能扩张频频,包括济南项目首期40万吨,青岛啤酒二厂扩建20万吨,彭城老厂搬迁新建40万吨的工厂,三个项目总投资8.4亿元,可使青啤在2007年新增产能90万吨。青啤在徐州、日照等地迁新址建新厂,基本上花不了多少钱,一是青啤是从繁华区域迁建到开发区,原址的地块升值了;二是青啤建厂的成本控制得好,这一点连美国A-B公司都很羡慕,青啤建厂比A-B要省得多、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