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先秦诸子概说约前565年-前485年前551年-前479年约前571?-前471?春秋(前770-前476)前469年-前399年约前468年?-前376年?前427年-前347年前384年-前322年前372年-前289年前369年-前286年前313年-前238年前259年-前210年前281?-前233年战国(前475-前221)前6年/4年-约29年/30年“三教九流”之“九流”儒家是由孔子开创。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造者。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孔子思想关键是礼(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理想人格关键是仁(克己复礼),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确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影响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制度。儒家儒家墨家是由墨子所创建学派,在战国早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墨子(前468~前376年),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他是一位出身于小生产手工业者阶层思想家。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非攻”“尚贤”“明鬼”等。道家是由老子所创建学派。这一学派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李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国人,曾做过周守藏室官员。老子思想关键是“道”。“道”是宇宙中终极存在,是一个有规律性东西。并形成了对立统一辨证宇宙观,认为万事万物形成发展不受超自然意志支配。提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社会观。提出“为而不有”“至公无私”“致虚守静”“柔弱胜刚强”人生观。道家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是荀子学生。韩非,战国末期唯物主义哲学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他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礼治,受到秦王政(即秦始皇)重视。认为“法治、术治、势治”都是帝王之具。但他主张极权政治、高压政策、残酷刑罚等等,主要是针对劳感人民,这又是违反人民利益。先秦散文先秦散文概说(二)先秦诸子散文春秋战国时代前770-前476和前475-前221诗时代进入了理性散文时代要想著书立说,成为哲人,就生在先秦;要想激扬文字,成为诗雄,就活在盛唐。百家争鸣形成原因:社会大变革。1.诸子往往是相灭相生,相反相成。儒法相互影响法家强调“法”特点,同时兼用儒家“礼”、“义”。《管子·牧民》有“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之说,且主张孝悌之道。荀子受法家影响更深。改造了儒家“礼”,加进“法”内容,常“礼法”并称。“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其弟子韩非和李斯后都成了法家代表人物。儒道相互影响儒家孟子受黄老之学(黄老之学指道家学说中两派,即黄帝和老子,包含治身(养+生)和治国两个方面.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主观能动性,提倡“待时而动”“因时而动”,是一个“主动无为”哲学观)影响,郭沫若认为孟子“浩然之气”袭取《管子·内业》“浩然和平,认为气渊”。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也受黄老之学影响。《管子·心术上》说“虚其欲,神将入舍”。《内业》说“能去忧乐、喜怒、欲利,心乃反济”。二者一比较,其影响是显著。2.各家在学术发展过程中相互补充,使学术思想水平不停提升。老子首提“道”,认为“道”是万物根源。——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片面地强调了抽象思维作用。墨子尤其强调经验,即重视感性认识在认识中主要作用。——克服了老子哲学强调抽象思维片面性。荀子吸收了墨子重视感性认识之长,建立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时又吸收宋鈃、尹文唯物主义认识论,给理性认识以一定地位。——其认识论在前人基础上提升了一步。老子强调天道无为,忽略了人主观能动作用。儒家强调了人主观能动性。但孟子又过分强调人主观能动性,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荀子批判了孟子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吸收了他重视人主观能动性合理部分,继承了历史上唯物主义思想传统,形成了他唯物主义思想体系。先秦诸子魅力思想魅力孔子观水感叹天地之化,无一息之停留,在于勉励人们自强不息,进学不已。只有对社会人生怀有使命感人,才会有如此深沉感叹。只有对自然虔诚感恩人,才会敏感于自然美德:如今人们往往对世事感叹不深,对自然缺乏情感,应该从孔子教诲中取得感悟。儒家认为求知者殊途同归:天资高人能经过自悟获取知识,有人经过学习获取知识,有人靠处理迷惑取得知识。所谓“生而知之”不是天生什么都知道,而是善于自悟,事事洞明。儒家指出修道者殊途同归:自觉求道,为利求道,为环境所迫求道。儒家认为涵养三种美德路径:喜好学问能够靠近智慧,努力行善能够靠近仁德,知道耻辱靠近勇敢。荀子认识到自然规律是不可改变,人应该适应自然规律。人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主动认识、掌握自然规律,征服、改造、利用自然。今天,人定胜天思想,使人类从自然中获取了无尽财富,但自然也遭到了严重损害,甚至危机到人类本身生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