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乔司中学“轻负担高质量”行动实施方案(2010年2月—2015年1月)“轻负高质”是教育发展的理想目标,也是我校极力打造的学校特色之一。作为一所农村初中,坚持不办晚自修,不实行寄宿制,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2009年学校“轻负高质”经验报告连续在杭州市、浙江省交流发言,农村初中探索“轻负高质”的成效已受到省市区高度关注。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学校明确将“让教育更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让学习更自信、更快乐”作为办学的理念和发展的目标。深入探索“轻负高质”,打造学校教育品牌,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和方向,学校特拟订“轻负高质”行动实施放方案。坚持思想力、制度力、学术力、文化力“四力”并举,努力形成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联动,探索“轻负高质”之路的新局面,着力推动乔中教育“科学”、“规范”、“和谐”、“均衡”、“高质”的发展。一、思想力:引领·支持教育的本质是为人的生命发展服务,是培养人、发展人、升华人的生命价值。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探索实现“让教育更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更多的人的接受更好的教育”、“让学习更自信、更快乐”的教育愿景,必须走“轻负高质”为主要特质的内涵发展之路。强化科学理论引领,树立“轻负高质”理念。实施“轻负高质”教育,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的生命成长,必须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作指导。学校将坚持以教育生态理论为引领,坚持从尊重生命、款待生命的高度出发,遵循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引导学校教师充分认识新阶段的教育特征,即:教育从数量满足向质量满足阶段的转变,从传统的“适合教育的孩子”向“适合孩子的教育”转变,着力营造高品质的教育生态,努力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1.领导专家宣讲,领会减负精神。利用行政会、教师会学习有关“轻负高质”的省市区的实施方案、举措及其精神;利用师德论坛、教科研论坛,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座,或评估诊断学校教育教学,指导“轻负高质”的探索。着重转变管理者和教师的观念,把思想统一到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上来。2.刊出校刊橱窗,宣传科学理论。每学年刊出1-2期《管理与科研》,刊出2期学校橱窗,并开辟学校网站“轻负高质”专栏,摘录和宣传最新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国内有关“轻负高质”的实践成果,展示学校教师的先进事迹,共享“轻负高质”的阶段成果。3.实施读书活动,转变育人理念。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倡导每学期读一本教育著作、摘录一本读书笔记、写一篇读书心得或反思、教研组内开展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学校开展一次读书征文比赛,在学习交流中形成“轻负高质”的浓厚氛围。4.组织论坛年会,形成探索氛围。每年组织1-3次主题化的教科研论坛,如“师德建设”、“轻负高质”、“有效教学”、“作业管理”、“学法指导”、“辅优补差”、“学业评价”、“中考研究”、“课堂文化”、“合作互助”、“学风建设”、“习惯兴趣培养”、“班集体建设”等;每年组织1-2次主题化的论文或案例评比活动,以论坛评比促进教师理念转变,形成探索氛围。5.开展典型评比,强化示范引路。每年开展“轻负高质”典型教师评比,及时挖掘、发现实施“轻负高质”教育的先进典型,积极推广规范教学行为、实施教学常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如有效教学、作业管理、学法指导、辅优补差、学业评价、中考研究、课堂文化、合作互助、学风建设、习惯兴趣培养、班集体建设等。通过树立典型,起到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6.形成舆论导向,强化舆论保障。利用有效手段和措施,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教师人人探索“轻负高质”的浓厚氛围,在全校形成“轻负高质”是先进,“重负高质”须减负,“重负轻质”是落后的意识和氛围。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校联系单、家校短信平台等,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人理念和方式,努力转变家长的观念,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配合学校做好“减负”工作。二、制度力:规律·规范推进“轻负高质”教育,依法治校、规范办学是基础和保障。学校将逐步完善规章制度,以规范和引导结合,探索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强化教育教学常规执行力,遵循育人规律,努力形成用常规看守教育,用制度管理教育的良好机制,保障“轻负高质”真正落到实处,深入探索“轻负高质”的之路。(一)深入推进规范办学,切实确保“三条底线”。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以及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完善《推进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实施意见》,切实确保“三条底线”落到实处,即必须严肃课程设置及课时计划的实施,开齐开足每一门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必须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每天的休息活动时间。1.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