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异常妊娠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护理措施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应用于异常妊娠产妇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30例异常妊娠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n=15)与实验组(n=15),将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产妇作为参照组,将采取心理护理产妇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异常妊娠产妇经不同护理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异常妊娠产妇焦虑评分(36.98±5.65)、抑郁评分(37.54±3.01)、总有效率93.33%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产妇焦虑评分(52.36±4.58)、抑郁评分(50.21±4.12)、总有效率60%,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且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异常妊娠产妇分娩中疗效显著,可以缓解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值得广泛应用。【关键词】异常妊娠;产妇分娩;心理护理异常妊娠是孕妇怀孕时发生的异常现象[1],可能危及产妇与胎儿的健康,对此次分析研究的30例异常妊娠产妇护理结果进行报道。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本次我院研究诊治的30例样本均从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异常妊娠产妇中选取,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产妇进行组别均分,每组产妇例数为15例,实验组产妇中最大年龄为38岁,最小年龄为20岁,中位年龄为(26.36±5.23)岁,其中2例妊娠水肿、7例妊娠高血压、6例胎位异常;参照组产妇中最大年龄为39岁,最小年龄为19岁,中位年龄为(27.54±4.53)岁,其中1例妊娠水肿、8例妊娠高血压、6例胎位异常。利用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异常妊娠产妇基础资料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分析意义。1.2方法参照组产妇实行常规护理,产妇入院之后护理人员为其提供整洁安静的环境,确保产妇睡眠充足,提醒产妇采取左侧卧位休息,缓解压迫产妇心脏的程度,降低产妇心血管系统负担,改善产妇血液循环。对产妇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分析是否出现心慌、胸闷等现象,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向主治医师进行汇报。护理人员提醒产妇需要保证足够营养,如果产妇合并高血压,需要降低盐摄入量,对于合并糖尿病产妇需要控制饮食,依据产妇自身情况制定有针对性饮食方案。给予产妇正确健康教育,因产妇家庭环境、文化程度等因素,产妇可能形成不同心理情绪,所以需要进行健康教育,促使产妇可以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全面了解,提升护理依从性。实验组产妇实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产妇进行沟通,对产妇心理状态与症状进行了解,尽可能获取产妇的认可与信任,详细为产妇阐述相关内容,及时解答产妇问题,提醒患者情绪对自身健康与胎儿健康的影响,尽可能消除产妇烦躁、紧张等情绪,促使产妇可以更好的配合,告知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的意义与重要性,鼓励产妇尽可能实行母乳喂养,护理人员需要指导产妇正确进行喂养,为产妇提供舒适的环境,安排产妇家属进行良好陪护,此外产妇家属也需要给予产妇更多鼓励与安慰,为产妇提供温馨的家庭环境。1.3观察指标采用SAS(焦虑评分量表)评价产妇焦虑情绪,采用SDS(抑郁评分量表)评价产妇抑郁情绪,50分及以上表示产妇焦虑抑郁状态,产妇得分越高表示状态越好。1.4统计学方法本次我院诊治研究的30例异常妊娠产妇所有数据均应选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予以对比分析,两组异常妊娠产妇护理总有效率以率(%)的形式进行表示,采取卡方检验,两组异常妊娠产妇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采取t检验,当数据表现为P<0.05时统计学存在对比分析意义。2结果2.1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经治疗后实验组异常妊娠产妇1例无效,6例好转,8例显效,总有效例数14例,总有效率93.33%,经治疗后实验组异常妊娠产妇6无效,4例好转,5例显效,总有效例数9例,总有效率60%,P<0.05,X2=4.6584,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2.2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护理前两组异常妊娠产妇焦虑抑郁评分等指标差异并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形成。护理后两组异常妊娠产妇焦虑抑郁评分等指标差异对比显著且P<0.05,形成统计学对比意义。3讨论产妇生产前心理状况对是否可以顺利分娩造成极大影响,需要提升心理护理力度,确保产妇可以保持良好状态。异常妊娠产妇十分容易形成不良情绪,严重影响胎儿与产妇自身健康,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可能引发精神分裂、厌食、内分泌紊乱,是严重的心理问题。随着医学模式以及护理模式的不断变化,需要个性化、特殊化护理异常妊娠产妇,对于胎儿发育、产妇树立生产以及产妇早日恢复具备重要意义[2]。医护人员需要详细为产妇以及家属阐述健康知识,因产妇教育程度、文化程度等不同,因此对于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不同的,所以需要给予产妇不同的护理服务,指导产妇正确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确保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