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页共NUMPAGES10页第PAGE\*MERGEFORMAT10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0页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合作现状调研与指导策略探讨镇海中学曾昊溟[内容摘要]在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合作学习作为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三大主流学习方式之一,师生对合作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核、作为实施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的小组合作的结构要素、相关操作策略及指导策略并不清楚,随之而来的师生、生生合作现状仍停留在经验实施与零星的实践阶段,作为大规模实施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其合作现状也不乐观,结合合作学习的代表理论的基本要素,从理论和实践操作结合的层面对普通高中的合作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指导策略浙江省自2006年全面实施高中研究性学习,在课程实施的常态和有效两大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研究性学习正以全新的合作学习方式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文探讨的合作学习与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一致,借用马兰、盛群力教授在《究竟是什么促成了合作》中的观点,“建立互赖关系,聚焦小组目标;明确个体责任,确保人人参与;掌握社交技能,直面积极互动;鼓励公平参与,实现机会均”是合作学习不同流派的共同内核。张华教授主持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我国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现状研究报告》表明,“小组合作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形式,95%以上的学生选择了“由学生自由组合”,绝大部分学生也喜欢在学习活动中“由学生小组讨论自主确定研究课题”,“由学生自己摸索,有问题时再向教师请教”。笔者借助学校所教的高一、高二共6个班学生71个课题组教学、指导与观察,以及从2001年至今的往届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新课程的第一届学生的八个课题组合作学习情况的分析,通过实地和网上问卷调查、QQ访谈,涉及师生共132例,调查案例涉及宁波、台州、温州和丽水等地区,笔者的调查情况与张教授调查基本一致。得出以下六方面的结论与建议。一、研究性学习要求基于各课题组目标实行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并建立互赖关系,从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资源的开发到课程实施中的调整,“研究性学习”课程时刻需要教学主体的参与和关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模式的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一门让学生经历共处、体验共处、学会共处的重要活动课程。同时,无论在“研究性学习”课程还是在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学科课程教学中,都鼓励学生突破教材原有的知识体系,联系自己的直接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选择课题,并以“类似科学家的方式”开展自主探究。因此,课程内容围绕着各小组目标而处于动态生成之中,每人、每小组都能在活动中获得各自的实践解读,从而使“研究性学习”课程成为“体验课程”、“自己的课程”、“无教材的课程”。同时,面对这样的课程,探究、建构和创造就成为师生的主要教学行为,教学也因此在基于真实学习需要的多边互动中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也充满了生成性。笔者调查发现,“我对通过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感兴趣”的比例大大高于“我对研究性学习感兴趣”(高21%)。而且82%的课题组是“先找组员,再明确课题”。学生对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但7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课题组“合作较松散”。研究难以深入的两个重要原因是“合力不强”和教师对小组合作几乎不发挥指导作用。绝大部分参与指导的教师重研究思路指导轻合作学习的有效指导,后者甚至到了不作为的地步。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要求师生明确个体责任,确保人人(课题组学生和指导老师)参与,“研究性学习”使教学成为“课程开发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倡导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师的教授方式发生着相应改变,这一需要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增强了交互主体性的教学交往,要求教师的有效教学建立在“学生想要指导,教师能够指导”的基础上。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课程本身通过为师生双方拓展自由教学空间,使得教学成为协同建构课程、创生课程的过程,基于课程领域的新的意义在教学中得以呈现,研究性学习自始至终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的过程。但是调查显示,76%的学生自我感觉研究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小,有困难时,68%的学生不求助于指导教师,而是通过别的方式解决。这说明,老师的研究参与度、关注度还不够,还没有与课题组融合。同时,67%得到过指导老师指导的同学认为,指导老师的思路点拨非常有用。三、研究性学习的教学需践行“学会合作”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社交技能,直面积极互动。“学会共处”是本世纪四大教育支柱之一,作为其直接达成方式的合作学习方式,许多专家对其定义有很多差异,但直面积极互动或交流却是基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