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以研促教,打造高效课堂一、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教师为什么做研究教师的三种类型教师的“三项全能”教师做研究的优势与动力教师开展研究的困难与问题教师的研究的三个层次问题解决——补短专题探索——扬长课题研究——创新问题解决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在用好课本实验的同时,还要理性地质疑课本中实验的不足,从而改进和研制出一些构造简单、操作方便、现象直观的化学实验。另外,我们在研读别人实验创新成果时,不仅要把优秀的设计方案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尤其要反思别人实验设计的思路,从而对我们今后的实验创新给予方法上的启示。创新化学实验,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不是标新立异,只新不优的实验,价值不大。因此,改进和设计化学实验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选题不能违背原实验的设计意图,也不能削弱原实验的正常功能;创新的实验必须符合物理、化学原理;创新成果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性。2011年泸州中考实验题将气球中的大理石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天平的指针使用教具和学具辅助教学,是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所以改进的化学实验要简洁,既便于老师研制,也便于学生获得直观的实验现象。这个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改进装置,磷先封闭、后引燃,这样不污染环境、误差也小。改进化学实验必须考虑经济性,所用材料要容易得到、价格低廉,尤其提倡使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初中化学也涉及了不少易燃易爆、腐蚀有毒的实验,因此改进的实验装置必须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用药少,污染小。如加热硫酸铜晶体的封闭装置:加热时晶体变白,水流至下端;装置冷却后竖起来,水流回,CuSO4粉末变蓝,装置能反复使用。看上去很好。其实,此装置极可能爆炸,因为固体结晶水变为水蒸气,体积会增大千倍;即使不爆炸,若温度过高,硫酸铜晶体分解为CuO,那CuO就无法变回硫酸铜晶体了,装置就不能再次使用了。创新化学实验的方法很多,主要介绍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组合法、移植法、替换法、逆向法等。2.1缺点列举法“二氧化碳灭火”实验人教版初中化学书上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4朵石蕊纸花实验,虽然现象明显、体现探究性,但操作麻烦。粤教版、鲁教版、沪教版的初中化学书上则是采用“向石蕊溶液里通入二氧化碳”的方法,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样设计又缺乏探究性。徐州西苑中学的李德前老师用T形三通管和石蕊纱布条,就改掉了缺点:接下来,验证碳酸不稳定,只需将变红色的石蕊纱布条拿出来,在空气中抖一抖,红色就退去了。2.2希望点列举法我们按照课本上的方法,做氨分子扩散实验,会感到氨水用量大,气味严重(尤其回收氨水时),于是就希望:①装置尽量密闭;②氨水的用量少;③装置固定,可反复使用。能否把少量的浓氨水固定装在一个小瓶里——装置固定实验现象:ab段纱布条从下往上慢慢变红,说明分子不断运动、氨气比空气轻、氨水显碱性;若微热氨水,纱布条会很快变红,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2.3移植法课本上检验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方法(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现象不明显,操作不方便,尤其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时石灰水也可能变浑(因为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所以石灰水遇热析出晶体也变浑)。要是把燃烧产生的气体直接聚集到盛有石灰水的某种容器内,不就操作方便了吗?于是想到注射器抽取液体的原理,把该原理移植到这个实验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本上用矿泉水瓶做CO2溶于水的实验,其不足是:CO2用量大;实验时只看到瓶子变瘪,不能显示CO2溶解了多少。如果把塑料瓶换成容积较小的容器,且该容器能直观显示它所盛物质的体积,不就改掉了原实验的不足吗?于是又想到了注射器……用20mL的注射器先抽取10mL水,再抽取10mL二氧化碳,封闭针管后用力振荡,活塞会自行向前推进,最后停在12mL刻度处,说明10mL的水约能溶解8mL的二氧化碳。模仿法就是模仿和借鉴已有实验中的某些有效因素,并对其提炼和再设计,从而设计出新实验。文献上设计的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装置如下图:倾斜瓶子就反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打开瓶盖放气后,天平失去平衡。但它是一次性实验装置,在多个班级的连续授课中,不方便。模仿设计:保留其优点(装置封闭、反应前后装置外形不变),使反应便于控制(倾斜瓶子就反应、正立瓶子就停止),装置能连续使用多次。双氧水制氧时的MnO2不易回收,且液体浑浊不易观察冒气泡现象——这些皆因MnO2是粉末状。若MnO2颗粒变粗(做成大颗粒或装入布袋),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徐州市李为才老师因此发明了二氧化锰丸(将水泥在二氧化锰粉末上滚成团、晾干)。检查装置气密性,课本上的两种方法都是通过增大装置内的气压来操作的。逆向思考:能否通过减小装置内气压来检查气密性呢?回答是肯定的,于是有了冷却法、抽气法。外拉注射器活塞,a中的长颈漏斗末端会冒气泡,说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