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火神派的理论要点和现实意义一、以阴阳为纲,判分万病,是火神派最基本的学术观点。“病有千端,漫云易为窥测,苟能识得阴阳两字,而万变万化之机,亦可由此而推也。”“学者苟能于阴阳上探求至理,便可入仲景之门也。”本人体会,艰苦摸索二十余年,于今方有登堂入室之感,上了“一个境界”,明白了阴阳至理,才真正会看病了,这是学习火神派的首要收获,其意义不下于掌握附子的运用方法。“予考究多年,用药有一点真机与众不同。无论一切上中下诸病,不同男妇老幼,但见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唇口淡白,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二便自利者,即外现大热,身疼头痛,目肿,口疮,一切诸症,一概不究,用药专在这先天立极真种子上治之,百发百中。若见舌苔干黄,津液枯槁,口渴饮冷,脉息有神,其人烦躁,即身冷如冰,一概不究,专在这先天立极之元阴上求之,百发百中。”我们以“舌脉神色口气便”七项为纲,将郑氏“阳虚辨诀”重新归纳如下:舌——舌青滑或淡白,满口津液;脉——脉息无神,浮空或细微无力;神——其人安静,目暝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色——面色唇口淡白;口气——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便——二便自利。这样应该更清晰,便于掌握了。这些,郑氏通常又称为“阴象”、“阴色”、“阳虚实据”。“阴虚辨诀”则与之相反。其中郑氏将舌象列在首位,强调舌的认证价值,是其独到之处,许多医家往往单凭一个舌象就能作出阴证的判断。二、重视阳气,擅用附子,是火神派的理论核心。近代医家杨华亭指出:“乌头虽毒极,而入药主治之功能,则为诸药所莫及。”“惟能用毒药,方为良医。”近代浙江名医范文甫先生有一句名言,“不杀人不足为名医”,意谓不善用峻烈药(峻烈到能杀人)者,难以成为名医。因此,是否善于运用毒药、峻药,最大限度的发挥附子的作用,是衡量一个名医的重要标准,对于传承火神派的学术思想,尤具现实意义。1)专用附子,不夹阴药郑氏所谓“甘温固元,是姜、附、草,不是参、芪、术,学者不可不知也”(《医法圆通卷二》),可谓一针见血。运用附子单刀直入,不夹阴药,这是火神派十分重要的观点,这就无怪乎火神派应用最多的方剂是四逆汤了。许多医家在用附子时经常夹以人参、熟地、白术等药,恐怕就没弄明白这一点。2)熟知附子的用药反应三、详辨阴火,精深独到,是火神派最精华的部分。郑钦安有一句名言:“总之众人皆云是火,我不敢即云是火。”就是说的阴火,差不多有“世人皆醉吾独醒”的意味。他用大量篇幅阐明阴火的假象与本质,勘破阴霾,指点迷津,这是他最深刻的学术见解,充满真知灼见,因此我称之为学术思想中最精华的部分。唐步祺先生说:“郑氏所特别指出而为一般医家所忽略的,是阴气盛而真阳上浮之病。”即指阴火辨识而言。可以说,火神派的学问不止在擅用大剂附子上,更重要的是对阴火、假热证的辨认上,这是眼下医界多数人仍不知觉的东西,今天尤具重要的现实意义。敬云樵先生最有见识的第二条批注就是:“齿牙肿痛,本属小症,然有经年累月而不愈者,平时若不究明阴阳虚实,治之未能就痊,未免贻笑大方,学者勿因其小而失之。”此语意味深长,“粗工不知”,有多少医家至今仍在重复着这种“贻笑大方”的错误呢。四、阴盛阳衰的病势观郑钦安说过:“阴阳不明,医门坏极。喜清凉而恶辛温,无怪乎阴盛阳衰矣”(《医法圆通卷二》)。是说俗医“喜清凉而恶辛温”,滥用寒凉伤阳,导致世人“阴盛阳衰”的基本态势,指出阴证、寒证占了大多数(盛),而阳证、热证则少见(衰)。一百多年过去了,今天郑钦安关于“阴盛阳衰”的病势观,仍然是适用的,这正是火神派重视扶阳、擅用附子的现实基础,也是我们传承、弘扬火神派的缘由所在。祝味菊说:“余治医三十年,习见可温者十之八九,可清者百无一二。”已故河南名医周连三(1889~1969)说:“阳虚之证十之七八,阴虚之证十无二三。”卢崇汉教授说:“举目望去,现在有几个是阳实的啊?!真正阳实的没有几个。……我的用方可以说99%的都是纯辛温药物组成的。”他甚至说到:“末世的很多医者确实搞不清阴阳寒热了,那怎么办呢?就去守这个‘法宝’吧。开个玩笑,如果你能守好这个‘法宝’,就是乱打也会打中百分之七十。换句话说,你乱打都会变成中工,因为十愈六七就算中工”(《扶阳讲记》)。他所称的“法宝”指的是陈修园那句话——“宁事温补,勿事寒凉”。李可先生说:“阳虚的人十占八九,真正阴虚的百不见一。”本人体会,临床上确实“阳虚之证十之七八,阴虚之证十无二三。”五、用药的经方法度分经典火神派、广义火神派完全是出于研究的需要,绝非要分出高低,不是说经典火神派就比广义火神派高明,广义火神派就不如经典火神派。事实上,广义火神派恰恰丰富和发展了火神派的学术思想,开拓了用药思路,如祝味菊先生的温潜法,李可先生脾肾并重的观点、补晓岚先生温辛并重的“补一大汤药”,以及在座诸位(包括许多未能发言者)的独特经验等,都推动了火神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