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职院校法律通识教育论文一、高职院校开展法律通识教育的意义(一)从学生角度看。大学生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首先当遇到常见的消费法律纠纷时他们往往选择自认倒霉、忍气吞声的解决方式不知道如何维权。甚至连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了都不知道。其次当大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实习或者将来走向正式的工作岗位时往往都要面临劳动纠纷问题面对强势的用人单位很容易遭遇各种法律风险例如人身损害、劳动权益受损等从而导致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最后有些学生因为不懂法误入传销或者邪教组织其人身安全受到严重损害和威胁。因此学校开展法律通识教育能让学生知法守法提高法律维权技能无论是对将来的生活还是工作都有很大的益处。(二)从学校角度看。首先学校开展法律通识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校园犯罪率。近年来高职院校校园中的违法犯罪案件有所上升有些受侵害者采取了非常过激的方式来处理引发新的犯罪。这里面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出部分学生法制意识不强、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其次促进工学结合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众所周知工学结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学生是工学结合中最重要的主体学生权益受损牵连实习单位学生和家长方面会产生对实习制度的抵触情绪实习单位对校企合作模式也会有所顾虑这将导致工学结合模式的发展进程受阻。只有强化学生的法律教育与提高预防功能才能有效保障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使得工学结合模式健康发展。(三)从社会角度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实现这个总目标全民知法守法是前提、关键。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因此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更为迫切其法律素质对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二、高职院校法律通识教育课程的现状目前法律通识教育课程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其得到了大力的推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情况如下:第一高职院校中很多公共必修课都涉及一些重要的法律知识。例如关于宪法以及作为中国公民应享有的最基本权利的法律知识被纳入到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关于劳动者权益维护的法律知识被纳入到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中。而关于违法犯罪法律知识被纳入到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门课程中。这些课程中的法律章节让课程更完整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法律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这种混合体设计让法律通识教育成为这些课程的附属品最终被轻描淡写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第二有的高职学院新开了“法律理念与法律意识”等法律通识课程它主要侧重从精神程度上来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同让学生树立较高的法律意识从法律思想和精神方面使学生获得启迪。但笔者认为这门课程并不适合高职学生而更适合本科院校的学生。第三一般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和大学生安全教育这三门课程。而从事这些课程教授的老师其专业很多都是非法学专业毕业的。从教师的主体角度上来说法律通识教育是缺乏专业性的。一部分老师基于自己专业的限制无法从更专业的角度传授法律知识。这极有可能导致这些课程中的法律知识被弱化。总体上来说我国高职院校的法律通识教育仍处在探索和实践阶段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三、高职院校法律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理念的提高对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影响很大。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法制教育因此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植应该成为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共同关心的问题和重要的任务。以下对法律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初步提以下几点设想。(一)凸显法律通识教育课程地位的独立性。首先学校要意识到开展法律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将法律通识教育课与其他课程独立开来形成一门独立的课程。这是高职院校法律通识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关键。高职院校可以先鼓励法律教师开设法律通识教育方面的课程并以全校公共选修课的形式推出供学生选择学习。待课程体系逐渐完善后再逐步向全校公共必修课的方向转变。其次法律教师要尽快完善法律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之前法律与其他课程混合体的设计使法律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呈分散状态没有形成完整独立的体系。因此法律通识教育的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具体内容和课程目标等很多方面都需要重新构建。(二)提高法律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科学性。首先明确法律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对象。法律通识课程是面向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开设的。而将国际经济法、经济法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作为法律通识课程来开设是缺乏科学性的。因此法律通识课程的内容应以基础性法律知识和法律理念的普及为主不应涉及专业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