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途径探析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是实现学生人格完善、未来发展的教育高职院校传统“就业导向”的培养目标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高职”学生不能“高质”。本文从人文素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评价体系三个角度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方法和途径以期能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关键词:高职人文素质教育途径探析人文素质是一个人成为人才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优秀的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风度气质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素质教育观念的确立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国情的人文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学生人格的完善、未来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无不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基础。高等职业教育是技术性、职业性很强的专业教育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性应用型专门人才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中单纯强调“就业导向”而相对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造成“高职”学生不能“高质”结果是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是技术或知识的容器、载体而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以质量与特色取胜的时期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需要科学与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在此形势下高职教育如果不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就很难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来的高职大学生势必难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高职院校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方法和途径这对于当前高职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一、更新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受传统办学理念的影响目前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相对滞后长期实用主义“重技术、轻人文”的主导思想和“技术能力”本位的价值观使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工作岗位上不尽如人意实践证明那些全面发展、有理想、有责任感、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创造能力、懂得团结协作的人能更好地胜任社会生产实践任务为社会所欢迎。因此高职教育要树立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并重的指导理念注重将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在人才综合文化水平和行为活动中在重视学科专业教育的前提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保证。总之对人的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初衷和原点。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更新包括高职院校管理者与高职院校教师两个层次的转变。高职院校总体理念的设定和教育观念的贯彻直接关系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学生的培养质量在看重技术的前提下学校发展纲要、教学目标、课程计划等的设置都缺少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引导其结果不难想象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是意料之中的事。通常教育者都深知职业技术是人的安身之本却又常常忽略一个人拥有的人文素养是其最终发展的关键只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与良好的人文内涵素养相结合才具备成为优秀劳动者的资格。丰厚的人文素养是学生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品格所以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学校长远规划目标是坚持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和谐统一发展的要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一线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理念会直接影响教育成效是人文素养教育能否最终实现的关键。诚然学业技能的传授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承担的教育任务但引导做人是每一位教师应该肩负的教育使命从这一点上说高职院校教师自身深厚的人文素养可以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完成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课堂上教师的学识智慧、治学态度、气质形象、处事原则、道德修养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选择最终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所以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理念的修炼是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基础“以人文本、全面发展”是教育理念的核心。二、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构置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程必须依托合理的课程体系完成选择合适可行的人文课程是人文素质教育能够顺利实施的载体。传统高职院校更多地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划归为第二课堂以选修课形式出现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人文素养课程并不重要”的印象在主观意识中淡化对人文素养课程的学习人文素养培养结果可想而知。随着素质教育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一些前瞻很强的高职院校已经开始积极探索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并取得令人信服的教育效果。在学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当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将人文学科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使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更加完整在课程层次的表现上愈加分明在课程择课授课方法的选择上更加灵活多样。在课程内容这个维度上着力拓宽课目广度将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法律基础、心理健康、团结协作、自我管理、礼仪训练、创新创业、职业规划等科目纳入必修和选修的课程体系中学生凭兴趣进行文、史、哲、艺等方向的选择实现人文素养教育基础性和通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