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探析1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缺失成因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高职院校办学理念滞后培养目标存在偏差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无暇顾及院校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学生自身的能力禀赋、学习兴趣和态度社会实用主义思潮影响等。1.1学生因素影响在教育大众化整体语境下高职院校为考生打开大学之门。分析认为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客观的认知缺乏主动性学习态度是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首要原因是影响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最大后滞力。在工具理性、实证主义理念影响下部分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求实惠重功利实用化取向明显。1.2学校因素影响(1)办学理念滞后。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提出:“基础理论课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借此不少高职院校对基础理论课作实用主义的随意解读。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上忽视人文教育。加上高职院校本身普遍建校时间不长历史文化沉淀不足终致学生人文素养底蕴明显浅薄。(2)课程设置欠科学。高职院校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普遍存在重专业课、轻人文课重技能培养、轻人文素质养成的问题对素质教育课程比例的合理性和课程构成的科学性论证不足课程之间缺乏理论基础和凝聚力课程“拼盘”现象较为突出。很多学校人文教育课程设置取决于教师个人取向因人设课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制度保证;课程偏重对学生的吸引力而不顾及课程结构课程体系建设更是无从说起;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开设科目过少范围过窄内容陈旧可选择性少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3)缺少人文素质教师和教师自身素质缺陷。一方面高职院校以工科型院校居多历来缺少人文教育师资人文教育也就无从开展。另一方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要靠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但教师如何在进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贯穿人文教育的因素却是一件颇具挑战的教育难题。1.3社会因素影响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社会风气急功近利面对就业压力高职院校学生更多考虑的是能否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他们会更关注实用性强的学科能学工就不学理能学理就不学文学文的也只热修金融、管理不愿接触文史哲。学生的大部分时间精力会花在考取各种等级证书上。2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人文教育的对策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实施涉及从学校领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到具体的操作层面。所以既要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有所创新又要探索实施职业人文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走创新发展之路。2.1倡导全面发展理念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根本和灵魂。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职业人文教育首先必须改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还人文教育应有的地位;其次要克服过分强调以技能培训为主的唯科技主义倾向充分认识高职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存在着与其他教育相一致的共性层面让高职教育主动融入全面人文教育的主旋律中去;再次要克服高职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分离的现象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使学生在成才中成人把“就业”与“做人”统一起来旗帜鲜明地倡导职业人文教育。为保障实施应落实组织领导院校人文教育的专门机构各专业系部、相关职能部门和师生代表都能参与其中汲取和吸纳各方力量和智慧系统规划、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保障落到实处。2.2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普及人文知识主要应通过人文课程教学来实现。高职院校应提高人文学科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多开并开好人文学科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使学校在人文教育方面形成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把人文教育落到实处。一方面打造诸如音乐欣赏、文学鉴赏等精品课程作为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另一方面有目的地开设一定数量的人文类选修课建立弹性选课制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根据兴趣和需要选修。同时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邀请名家举办系列人文教育讲座。在教材选编上紧扣高职特色重实践、可操作、有实效力求教师好教学生好学。在教学上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增强人文教育趣味性和吸引力。在教学管理上加大选修课管理力度强化过程和考核环节管理。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加强高职专业技术课堂教学的人文性渗透突破学科界限将人文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或技能实训中。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教师是人文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是学生的导师和引路人。教师的人文素质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人文教育质量与水平。高职院校应设法偿还历史欠债扩大人文学科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通过“内培外引”等方式建设一支稳定的专职人文素质教师队伍。同时切实扭转认识偏差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人文素质。可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广泛开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活动在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