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策略研究摘要: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界定了高职“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针对其实践导向的培养特征提出了搭建“四元”主体的培养平台、构建系统化培养机制、抓好聘用和考评环节、建立教师发展基地等高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关键词:双师素质;高职教师;培养策略;实践导向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029-02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对高职院校的教师结构和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概括起来高职教师应该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双师素质”特征。笔者在分析高职“双师素质”教师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导向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策略旨在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借鉴促进高职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一、“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双师素质”是讨论高职教师的特征与发展时无法回避的一个词语其原型为1990年王义澄先生在其文章《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中提出的“双师型”的概念后来在1995年颁布的《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教职(1995)15号〕文件中出现了我国官方文件中最早的“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一般被解释为“双证书”或“双职称”。“双师素质”是在“双师型”之后出现的术语“双师素质”强调素质即教师既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教学素质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素质。因此“双师素质”的提法更具包容性不仅丰富了“双师型”的内涵更重要的是突出了高职师资的典型特征。后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的不断深入“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逐渐清晰描述越来越具体。2008年4月教育部在修订后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中对“双师素质”教师内涵进行了调整既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这是目前高职教育界普遍认可的“双师素质”教师的基本内涵和评价标准。二、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应凸显实践导向的培养特征在以上这些概念的演变过程中“强调实践性”的本意一直没有发生变化。我国目前高职教育师资队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不能适应社会改革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实践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方面师资的数量与质量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教师实践能力缺乏。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师的师资来源及能力结构相对单一大部分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从教缺乏生产实践的经历以及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生产技术革新、成果转化管理的经验。所以笔者认为“实践性”是我国高职“双师素质”教师的重要属性高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时应凸显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特征。三、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策略(一)整合资源搭建“四元”主体的高职教师培养平台单靠高职院校本身来实现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势必有其局限性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以在获得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的前提下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整合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高职院校“四元”主体的各种资源有计划安排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岗位掌握岗位操作技能融入企业氛围为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这样对教师人才发展提高空间。另外同一区域的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应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产业特点争取政府支持实现校际间、校企间资源共享共同构建构建更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对口”的高职师资培训基地使教师培训能够真正做到教育教学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等齐头并进。(二)用整体化理念构建完整、系统的高职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机制1.培训主体的多元化。高职教师来源渠道多样化外聘和兼职教师占据了教师的很大比例因此有必要拓宽培训的主体全面提高高职教师的整体素养。在继续做好专业专任教师的培训工作的同时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培训提高其职业教育的基础素养和教学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实现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升级。2.培训内容的体系化。高职院校的“双师素质”教师是既掌握理论教学和科研能力又能从事一线生产实践操作和技术服务的复合型教师群体对于其培训的内容应更多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