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融入民间剪纸教学研究摘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入民间剪纸教学既可以加深设计专业学生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又能通过民间剪纸文化的学习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艺术设计课程融入民间剪纸教学的渠道主要有:以剪纸的灵动激发学生学面构成与图案基础的兴趣;用剪纸造型的非凡想象力启发学生的设计创意;借鉴剪纸造型的意念提升学生的设计理念。关键词:艺术设计课程;民间剪纸;课堂教学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装饰性极强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用途非常广泛并已渗透到多领域的设计中如电视片头、服饰、书籍设计、包装设计、插图等等。优秀的剪纸作品为当代的许多优秀设计提供了灵感之源使设计者从中获得了适宜的设计元素并由此产生出优秀的设计作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入民间剪纸教学既可以加深设计专业学生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又能通过民间剪纸文化的学习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一、以剪纸的灵动激发学生学面构成与图案基础的兴趣在艺术专业设计课程中平面构成与图案基础都是学生必修的专业课。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这些课程都是通过手绘完成的特别是在平面构成课的练习中学生往往采用的是“照葫芦画瓢”式的学习。这种方法不仅让人感到极其死板而且绘制进度非常缓慢易使学生感到乏味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究其原因传统的平面构成课练习只注重于抽象的理性化学习而忽略了对学生文化素养和传统文化的感性意识的培养。中国传统的民间剪纸正是传统文化感性意识的集中体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在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中融入传统的民间剪纸的学习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广泛关注。[1]虽然学生在初学时不能熟练剪出优美的剪纸作品但经过一番学习也能在短时间内剪出几件让自己感觉很美的作品对比传统的图案教学方式剪纸的随意性与生动性会让学生充满自信与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与积极。民间剪纸的艺术流程能够很好地解决基础图案与平面构成中的构成形式问题使学生从剪纸作品中感受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均衡与对称、节奏与旋律等形式美法则。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能快速剪出各种不同的基本图形然后再按不同的图案需要进行不同的排列。图案设计课其基本构成形式有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等如果用传统的手绘方式学习过程不仅繁琐而且绘制时也较为复杂如果用剪纸中折叠的方式进行教学就能轻易地将问题解决。“折剪”(如图一、图二)是根据对称轴原理将纸张按一定的规则折叠后剪出想要的剪纸作品。与传统学习中的手绘相比“折剪”简便易学在实际操作中作品不用刻意构思随意就能剪出变化丰富的剪纸纹样如果稍加设计的话便会在图案中出现虚实相间疏密有致的艺术效果。二、用剪纸造型的非凡想象力启发学生的设计创意民间剪纸具有独特的造型和视觉特征它具有夸张变形、打破时空、表现动感无透视规则等形式常常把自然界中的物种与天地阴阳相结合使作品显现出阴阳合一的特点。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作品往往呈现出别出心裁、出人意料的感觉剪纸作品体现出民间剪纸艺人非凡的想象力他们把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以不同的方式自由嫁接随心所欲地将不同的时空和故事情节自有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超现实的场景组合打破了客观世界中的物象对作者思想的束缚形成了超时空、超自然的创作方式。如剪纸作品中出现的动物肚子中的幼崽水果中的果核、龙与蟠桃的组合等。(如图三、图四、图五)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时空的拓展性与连续性的追求体现着变化与统一美学原理的要求。剪纸艺术这种富有中国传统民间特色的传神达意式的构思方式与装饰形式非常值得当代艺术设计者学习它对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作品表现方法无疑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传统剪纸具有一种秩序美在当今的高校艺术设计课程中适当引入剪纸教学这种美的视觉表现形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供更丰富的设计语言开拓出更富有创意的设计思维。三、借鉴剪纸造型的意念提升学生的设计理念中国的民间剪纸历来讲究“图案结合寓意吉祥’。经历过千百年的传承剪纸纹样所表达的多是祈吉纳祥思想的物化形象。吉祥是中国民间剪纸的核心和灵魂是民间文化的延伸它已被纳入广大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已深入到百姓的日常思想中也是最具民族风情的体现形式。[2]在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作品中作者对民俗文化进行了“合乎情理”的表达。在创作中作者对客观事物的外部形象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通过表象融入寓意使作品更合乎人的情感表达。如常见的剪纸作品中有:“莲(连)生贵子”(如图六)“喜上梅(眉)梢”(如图七)、“鸡(吉)庆有鱼(余)(如图八)”等。不仅如此在剪纸作品中经常也能见到剪鱼无水、剪戏无台、剪地可种庄稼。正是这种将想象与审美的巧妙结合可以使作品同类型的“张冠李戴”异类型的“移花接木”还可以将不同属性、时空和形象的物体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