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校师德建设的相关思考一、师德信仰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源动力师德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它既要从法律上、制度上、校规校纪上保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真正实施又要通过全体教师自身的共同努力。师德规范要转化成教师自觉遵守的行动一方面需要法律、制度和经济政策等支持这是外在的制约力量;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的支撑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主要是师德信仰。师德信仰是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的源动力。信仰是道德之本同样也是师德之本。师德的理论本性决定了师德离不开信仰的支持。首先师德具有现实约束性和理想导向性相统一的特性。正如恩格斯所说:“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2]”这一论述深刻地揭示出道德的现实性基础即人们不可能超越现实生产状况去构筑一个子虚乌有的道德王国。师德属于道德中更高规范和要求必须立足现实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带有现实化色彩的约束和规范。同样师德又必须高于现实具有理想导向性即它必须依循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提出的一种高于现实带有较强理想化色彩的激励和倡导。师德的现实约束性和理想导向性二者是有机统一缺一不可的。师德这种高于现实的理想导向性内在地要求信仰的支持。失去信仰的支持教师不可能去自觉追求一个崇高的理想目标。其次师德具有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相统一的特性。马克思曾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3]”师德也不例外。如果失去功利性的特性师德也就失去了其为教师所追求的魅力。但师德更体现为一种为人品格与思想境界反映出教师对真善美的完整追求。这正是师德源于现实并高于现实的集中体现。没有功利的纯师德是虚假、梦幻的而仅仅为了功利而进行的师德行为又只能是庸俗、丧失理性的。在源于现实的基础之上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的师德才是现实可行的师德。师德对功利的超越本性引导着人必须超越功利的现实而超越功利的师德要求若没有信仰的支持也是难以实现的。再次师德具有他律性与自律性相统一的特性。师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它对教师行为的限制与约束有其特有的方法如师德评价、师德监督等。师德需要他律需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否则不能立足。但师德规范若不能转化为内在的师德自律师德与法律的区别就失去其意义正如马克思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3]”完善的道德只能是自律与他律的内在统一师德也不例外。实现他律向自律转化的一个根本条件就是信仰只有获取信仰的支持这一转化才能最终实现。若无对师德的追求与信仰没有对师德的敬畏之心师德的防线只能一触即溃。由此而言师德不仅是对现实教师要求的简单描述而且高于现实引导现实这就决定了它必须依托于信仰的理论本性。失去信仰的支撑师德就成为无源之水不可能上升为教师自觉的追求。而有信仰支持和保证就会使得师德有了真正动力因此坚定师德信仰是加强师德建设内在的源动力。二、高校教师师德信仰存在的问题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和基础。师德从狭义上是指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质等。教师需要坚定师德信仰才会从内心、灵魂深处有所追求有所敬畏。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师德定位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它还应是一种信仰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体系的灵魂和具体化。信仰是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义极度的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笔者认为师德信仰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把此作为其行为准则是师德建设的精神源动力。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师德状况总体是良好的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部分教师中出现了师德信仰危机这不仅威胁着其道德水平与专业发展更威胁着国家和民族的教育和未来迫切需要高校加以重视和解决。第一部分高校教师信仰缺失价值观迷惘。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是人们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目前有的教师在物欲横流、浮躁喧嚣的现实社会中出现自我价值迷惘和师德信仰危机导致其人生理想功利化、价值标准实用化行为选择偏重眼前利益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使得他们缺乏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没有职业的神圣感和使命感仅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而未看作是承担着传承人类智慧、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事业。第二部分高校教师知与行脱节缺乏自律意识。师德信仰作为一种道德约束力对教师行为发挥着规范和引导作用。若高校教师不能保持坚定的师德信仰势必丧失对教师职业操守的信念缺乏律己意识放松对自身行为的约束致使其师表意识淡薄缺乏敬业精神过分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物质利益的索取;教学工作中懈怠用心不到位敷衍塞责;教学手段单一不重视课堂质量;不求上进热衷于利用第二职业挣钱;甚至弄虚作假不讲学术诚信等。第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