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10)申请公布号CNCN103802978103802978A(43)申请公布日2014.05.21(21)申请号201210466207.9(22)申请日2012.11.05(71)申请人周恩信地址402760重庆市璧山县中山北路37号2单元4-3(72)发明人周恩信(51)Int.Cl.B62J25/00(2006.01)权权利要求书1页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摩托车后脚蹬支架(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后脚蹬支架,它是一块由新型材料铝合金浇注而成三边均具有一定弧度的三角形支架,三角形支架的一端设置有一定位孔和一调节孔,另一端设有一“U”型槽,后脚蹬杆通过该“U”型槽固定在摩托车支架上,三角形支架的中间部位留有一中空造型孔。本发明的摩托车后脚蹬支架是由铝合金浇注而成,材料轻,支架上设有一椭圆形调节孔,装配方便,同时可以根据不同乘坐者的身高调整后脚蹬的安装高度,提高乘坐者的舒适性。具有操作简便、可靠性强、节省材料及美观等优点。CN103802978ACN1038297ACN103802978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摩托车后脚蹬支架,它是一块由新型材料铝合金浇注而成三边均具有一定弧度的三角形支架,其特征在于:三角形支架的一端设置有一定位孔和一调节孔,另一端设有一“U”型槽,后脚蹬杆通过该“U”型槽固定在摩托车支架上,三角形支架的中间部位留有一中空造型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脚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孔为一椭圆形孔。2CN103802978A说明书1/2页摩托车后脚蹬支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摩托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后脚蹬支架。背景技术[0002]现有的摩托车后脚蹬支架上一般设置两个定位孔,用于摩托车后脚蹬的固定,由于两定位孔的位置是固定的,装配位置也是固定的,因而造成装配难度大,且装配高度是固定的,不能满足不同身高乘坐者对脚蹬杆不同高度的需求,也会造成乘坐者的不适。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材料轻便、装配容易且可以对脚蹬杆高度进行微量调节的摩托车后脚蹬支架。[0004]本发明提供的摩托车后脚蹬支架,它是一块由新型材料铝合金浇注而成三边均具有一定弧度的三角形支架,三角形支架的一端设置有一定位孔和一调节孔,另一端设有一“U”型槽,后脚蹬杆通过该“U”型槽固定在摩托车支架上,三角形支架的中间部位留有一中空造型孔。[0005]所述调节孔为一椭圆形孔。[0006]采用了以上结构,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07]本发明的摩托车后脚蹬支架是由铝合金浇注而成,材料轻,支架上设有一椭圆形调节孔,装配方便,同时可以根据不同乘坐者的身高调整后脚蹬的安装高度,提高乘坐者的舒适性。设有的“U”型槽用于固定后脚蹬杆,操作简便,可靠性强。支架中间部位留有一中空造型孔,既节省了材料,减轻了支架的重量,同时也增加了美感。附图说明[000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将对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简单的介绍。[0009]图1是本发明的摩托车后脚蹬支架的结构示意图;[0010]图2是图1的俯视图。[0011]其中,1、三角形支架2、定位孔3、调节孔4、“U”型槽5、中空造型孔。具体实施方式[0012]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0013]参见附图1、2,本发明的摩托车后脚蹬支架,它是一块由新型材料铝合金浇注而成三边均具有一定弧度的三角形支架1,三角形支架1的一端设置有一定位孔2和一椭圆形调节孔3,另一端设有一“U”型槽4,后脚蹬杆通过该“U”型槽4固定在摩托车支架上,三角形支架1的中间部位留有一中空造型孔5。[0014]本发明将原有的摩托车后脚蹬支架上的两个定位孔,改进为一个定位孔2,一个3CN103802978A说明书2/2页椭圆形调节孔3,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摩托车后脚蹬支架装配难,摩托车后脚蹬高度不可调节的缺陷,使得装配简易,满足了不同身高乘坐者对后脚蹬不同高度需求,增加了乘坐舒适度。[0015]本发明在支架的另一端设置了一“U”型槽4,用“U”型槽4安装脚蹬杆,安装便捷,可靠性好。[0016]本发明在支架的中间部位留有一中空造型孔5,造型孔可以是各种不同的形状,这样既节省了材料,减轻了支架的重量,同时也增加了美感。[001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