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亚低温脑保护疗法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恢复良好率分别为48.15%、34.57%病死率分别为16.05%、24.69%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早期亚低温;脑保护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3.0191991年朱诚、江基尧等在国际上首先证实30℃~34℃低温对实验性颅脑损伤动物有显著保护作用[1]。90年代以来的临床应用研究结果发现33℃~35℃的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产生任何严重并发症[2]。目前国内外有些医院的神经外科已将亚低温治疗方法列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常规[3]。2007年1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开展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1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除不采用亚低温治疗措施外其余治疗措施与治疗组相同。所有患者均为伤后24h以内的重型颅脑损伤(GCS≤8)伴颅内高压。患者均经CT确诊并排除其他脏器损伤引起的严重休克、缺氧或窒息;排除孕妇、14岁以下儿童及70岁以上老年人。两组患者主要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1.2方法治疗组患者急诊入院或手术后立即采用亚低温治疗仪对头颈部及全身进行有效降温一般使用0.5~1h后肛温即可降到35℃以下。根据肛温自动调节亚低温治疗以维持肛温在33℃~35℃。物理降温的同时给予冬眠合剂(氯丙嗪100mg+异丙嗪100mg+卡肌宁200~400mg+生理盐水500ml)用微量泵静脉维持或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度冷丁50mg肌注。根据患者体温、心率、血压和肌张力调整用量以保证患者安静、无寒战为度。通常降温3~6d当患者颅内压正常时撤去降温物自然复温停亚低温药。1.3监测指标肛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1.4疗效评定标准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评定良:基本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中:稍依赖帮助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差:较明显依赖或完全依赖帮助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1.5统计学处理统计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和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2结果两组患者均术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恢复良好率分别为48.15%、34.57%病死率分别为16.05%、24.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讨论3.1重型颅脑损伤死残率较高亚低温脑保护疗法为重型颅脑损伤提高疗效带来了希望[4]。近年以来临床应用研究结果也发现33℃~35℃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产生任何严重并发症[2]。目前国内外有些医院的神经外科已将亚低温治疗方法列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3]。3.22007年1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开展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为83.95%、73.31%恢复良好率分别为48.15%、34.57%病死率分别为16.05%、24.6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未发生相关的并发症说明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伤患者死亡率[5]。研究还发现治疗组患者伤后癫痫发生率为6.17%(5/81)明显低于对照组16.05%(13/81)。3.3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机制是:(1)降低脑组织耗氧量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2)改善缺血后再灌注脑损伤减轻血脑屏障的破坏保护血脑屏障减少缺血脑梗死灶体积减轻脑水肿[6]。(3)抑制内源性毒物对脑细胞的损害作用。(4)减少钙离子内流阻断钙对神经元的毒性。(5)减少细胞结构蛋白质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1]。(6)最近研究发现亚低温治疗能显著减少脑外伤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程度为亚低温治疗颅脑伤提供了有力的病理形态学证据。3.4大量的实验研究已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有学者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亚低温治疗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明显受脑温高低的影响但在低温诱导及维持治疗期间脑温与直肠温度的差距比正常体温下更明显[7]。近年来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伤后6h内亚低温治疗组的GOS预后判定结果明显优于伤后超过6h亚低温治疗组。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