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摘要:专业课程教学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模式的转变既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道路工程保障岗位人才素质的现实需求。本文通过分析传统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弊端进行了基于SPOC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并结合课程教学实践阐述了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道路勘测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144-02随着我国道路工程保障岗位技术人才能力需求的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也逐渐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这使得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型岗位人才对能力培养的需求因此必须更新理念和教学内容开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而SPOC在线教学模式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平台。其中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模式就是较为典型的一种在很多专业课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笔者根据我校多年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探索了一套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专业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道路勘测与设计是我校道路桥梁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内容涉及道路常识、路线线形设计理论、路线选线和勘测等部分。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道路工程创新思维能力。然而传统的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通常是一种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模式一般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式与课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程序展开。这种教学模式在能力培养方面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1]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传统的课程教学是基于教材和学科逻辑的平行式编排重在培养学生对勘测设计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运用方法的掌握而不是以道路工程勘测设计的实际需求出发实施教学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现实需求和认知规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工程意识。这也是工程案例式教学方式得以在许多专业课程教学中广泛应用的原因所在。2.教学的实践性不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坐中学”而非“做中学”授课中知识传授有余能力培养不足。从概念上讲道路勘测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工程实践过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更要学会运用这些理论方法至道路勘测设计实践中去。尽管在开设这门课程时设置了课程设计环节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课程实践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局限性很难真正客观地评价每名学生的勘测设计能力更谈不上创新思维能力了。3.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课堂教学往往是一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过程许多学生即使平时不认真学习只要考前“有效突击”也能蒙混过关致使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和主动性。二、基于SPOC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1.基于SPOC平台的在线教学对翻转课堂的优势。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将常规教学顺序翻转形成由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课上通过提问、讨论、实践等互动活动内化知识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的功能由单纯的讲授变为辅导、协作和对学生个性化指导[2]。这种教学模式需要依赖较为完善的网络资源平台供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在线教学平台就是一种用于小规模在线学习的典型网络教学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构建各类课程的网络资源平台包括体现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视频、动画、课件、教案、微课等信息化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评估这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教学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的转变成为可能。作为师生交流的公共平台SPOC教学平台还可以实现在线互动提问、答疑、交流和拓展提高[3]。2.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总体设计理念是:借助SPOC平台的资源整合功能紧贴实际工程需求、优化重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构建用于课堂翻转教学的SPOC平台;依托SOPC平台及时组织讨论、交流和实践使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建立开放互动、突破时空的翻转式教学过程启发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一是要坚持学为主体能力为本。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根本优化教学内容以实例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组织课堂讨论、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能力;二是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紧扣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特点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实践操作与理论探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工程案例相结合、工程应用与实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