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用预设和言语幽默【论文关键词】语用预设预设的合适性可撤销性共识性言语幽默【论文摘要】幽默是以语言为媒介根据特殊语境运用轻巧而诙谐的语调暗示说话者的意图达到艺术的效果。本文运用预设理论从语用角度分析言语幽默的生成、理解与欣赏。一、引言幽默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不仅起着改善人际关系、调节谈话气氛的作用而且还能体现个人的智慧与人格魅力。幽默言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颇受语言学界关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语言学家对幽默的研究一般着眼于修辞格、合作原则、关联理论、言语行为、言语行为与指示语等语用原则与要素。本文拟从语用预设(前提)理论的角度出发尝试运用预设的共识性、合适性和可撤销性等特点来解读言语幽默。二、预设与预设性质1、预设(presupposition)预设(presupposition)被译为“前提”、“先设”等是源于哲学研究。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佛雷格、罗素、斯特劳森最先对预设问题进行了研究。20世纪60、70年代随着语义学的发展这个概念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兴趣。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预设:张三会唱歌。这句话的预设是(以下用>>表示):存在张三这个人。如果这句话被否定或被质疑仍以原句的预设为预设这是预设的一个特征。(徐盛桓1993)即:张三不会唱歌。与:张三会唱歌吗?仍>>存在张三这个人。以上分析主要是从语义角度即在句子语义结构层面上展开(何自然、陈新仁2002:140)而语用学范畴下对预设(前提)的理解和定义主要有三种:第一种看法认为“前提是说话者传递交际意图时对其意图的传递所作的设定”;第二种看法认为“语用前提是有效实施言语行为必须满足的恰当性条件”;第三种看法认为语用前提指“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何自然2002:141)语用预设是从语用(使用语句的语境及说话人的身份、知识背景等)上分析预设。它包括这样三个要素:说话人a通过话语s预设命题s’。2、预设的性质(1)预设的共识性。共识性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交际双方的共有信息既可以是共同的知识体系也可以是共同的言语环境、共同的文化背景。(2)预设的合适性。预设合适性的一个重要依据是与特定的语言环境相协调。具体地说为了使预设能被交际者所理解必须满足一定的语境条件如参与者个人的身份、性别、年龄他们之间的亲缘、地位关系涉及者的状况以及其他的客观背景等等。(3)预设的可撤销性。一定的语言结构可以产生预设但是背景信息、特定语境和言语内容相斥会导致预设消失这叫预设的可撤销性。(4)语用预设的非规约性。非规约性指的是语用含义并不是话语包含的语词本身所体现的意义或者它并不是话语的字面意义而是根据特定的话语环境推导出来的意义。三、语用预设与言语幽默1、取消语用预设的共识性产生幽默共识性的存在保证了交际的有效性。假如言语交际双方具有共有知识那么预设对于听话人具有可接受性;反之往往不能使有效信息顺利传达在言语交际中产生障碍导致“不和谐”现象的出现产生幽默效果。如:小张邀请好友晚上去他家吃饭好友答应如果不去看女友就来。傍晚小张打电话给好友:“在干吗?”“准备出发”“好快点我们都在等你”“不我出发去看女朋友。”此处幽默效果的诱发因素就是基于取消了预设共识性小张理解的“准备出发”是去他家而好友指的是出发去看女朋友。2、取消预设的合适性产生幽默预设的合适性要和语境相连如果忽视语境原因故意使用错误的预设就可以达到正常交际以外的某种交际目的。比如:“台上的唐太宗怎么戴块手表?”“人家是皇上弄块手表还不容易?”——转引自康佳珑《语用生幽默预设出神力》在这段幽默中答语预设了唐代是有手表存在的这个预设极其可笑。在几千年前的唐朝言语的发出者处于对舞台表演细节上疏忽的不满而故意使用了错误的预设即产生了幽默效果又有力地达到了嘲讽的效果。3、利用预设可撤销性产生幽默预设的可撤销性指含有预设的话语在前面出现后发话人后来又补充否定了这个预设导致预设的废止。发话人有时就会有意或无意地设置这种悬念性预设然后通过预设的否定或与预设相冲突的话语制造幽默。看下面一个著名小品中的片段:一个访客到交警家里送礼结果只有领导的爸爸在家访客说:“大伯那么这东西就交给您了!”老父亲回答:“不能要绝对不能要。我告诉你我儿子在家也不能收这点我相信他比较随根我从来就没收过礼。也没人送啊!”——赵本山小品《门神》这里有人给老人的儿子送礼老人坚决不收他自己说就从来没有收过礼物这就预设着有人给他送过礼“从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