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5999433A(43)申请公布日2016.10.12(21)申请号201610309862.1(22)申请日2016.05.11(71)申请人山东省药学科学院地址250101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新泺大街989号(72)发明人刘阳马丽霞董浩王传栋王勤王宪朋杜旭朱爱臣(74)专利代理机构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8代理人宋永丽(51)Int.Cl.A61L31/14(2006.01)A61L31/06(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54)发明名称一种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以重量份计,由聚乙醇酸颗粒1~3份和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5~15份组成厚度为20~200μm的薄膜;所述的聚乙醇酸颗粒的平均粒径10~200μm,分子量为9~11万;所述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0~20万;本发明的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在植入前期为无孔致密膜,能对手术后的组织进行隔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由于聚乙醇酸较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的降解速度快,因此可以在植入人体后随着聚乙醇酸的降解得到微孔,一方面,微孔的出现加速了材料的破碎降解,另一方面出现微孔后的薄膜仍可保持原有的形状,保证了薄膜的有效隔离作用,缩短了薄膜在人体的留存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CN105999433ACN105999433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由聚乙醇酸颗粒1~3份和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5~15份组成厚度为20~200μm的薄膜;所述的聚乙醇酸颗粒的平均粒径10~200μm,分子量为9~11万;所述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0~20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聚乙醇酸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聚乙醇酸的分子量为10万。4.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①以重量份计,将乳酸200~500份和三亚甲基碳酸酯100份置于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下,加入辛酸亚锡0.15~0.3份,抽真空后在140~160℃下反应24~48小时,得到反应液;②向步骤①所得反应液中加入二氯甲烷溶解,然后加入乙醇搅拌得到沉淀,将所得沉淀在40~50℃下真空干燥45~50小时,得到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所述反应液、二氯甲烷和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g:1~5ml:1~3ml;③将步骤②所得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5~15份加入二氯甲烷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所述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和二氯甲烷的质量体积比为1g:10~15ml;④将分子量为9~11万的聚乙醇酸在低温超微粉碎机下粉碎,得到平均粒径10~200μm的聚乙醇酸颗粒;⑤将步骤④所得聚乙醇酸颗粒1~3份加入到步骤③所得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混悬液,将所得混合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槽中,在20~30℃下将二氯甲烷挥发5~8小时,得到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和辛酸亚锡的重量比为400:100:0.2。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乙醇酸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0μm。7.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外科手术中防止术后组织粘连。2CN105999433A说明书1/6页一种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密封胶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背景技术[0002]目前用于外科手术中防止术后组织粘连的薄膜选用的高分子材料一般需要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如聚乳酸、聚乙醇酸、聚对二氧环己酮、聚己内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等,尤其是聚己内酯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很好,细胞在其骨架上也能正常生长,并且可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体内无残留,并且可低温成型,但是单独的聚己内酯材料降解速度慢,在体内需要12~24个月以上才能降解完全,初始强度高,力学强度持续时间长,虽然能保证粘连组织的有效隔离,但是分解速度过慢,手术后存在并发症的风险。发明内容[0003]为解决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