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荀子与先秦儒家诗学【摘要】荀子作为战国时期儒家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提出“隆礼义而杀《诗》、《书》”的诗学观点。同时剔除了“诗言志”中“志”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正式称《诗》为“经”“以《诗》遁道”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从而把《诗经》推崇之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儒家诗学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关键词】《诗经》;儒家诗学;荀子古代中国“诗学”可分为两种含义一是指《诗经》学即对《诗经》的学术研究;第二个涵义是作为诗歌研究的总称。本文讨论的先秦时期“诗学”的研究对象基本是指前者。荀子名况人尊称为荀卿一名孙卿荀、孙一音之转。刘向《孙卿书录》:“所校仇中《孙卿书》凡三百二十二篇以相校除复重二百九十篇定著三十二篇。”《汉书艺文志》儒家类著录《孙卿子》三十三篇。今本《荀子》三十二篇梁启超在《荀卿及》一文中指出:“《宥坐》以下五篇文义肤浅;《大略》篇虽间有精语然皆断片;故此六篇宜认为汉儒所杂录非《荀子》之旧”认为今本《荀子》中的《大略》、《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尧问》六篇均为后人所托。今依梁氏所考剔除此六篇将剩余二十六篇作为论述依据。一、荀子诗学(一)荀子与《诗经》的关系荀子与《诗经》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与汉之毛诗、鲁诗、韩诗都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是《诗经》从先秦传到汉代的关键人物。在先秦《诗》学传播中荀子是最受关注的人物。据传授《毛诗》者说荀子是大毛公的老师;《鲁诗》的传授者也认为荀子是申公的老师;另外《韩诗外传》引《荀子》以说《诗》者多达44次之多因而有人认为《韩诗》也是“荀子别子”。刘师培撰《诗分四家说》则认为四家同源共祖荀卿。这样荀卿就被认定为子夏之后份量最重的传经大师。从《荀子》一书来看全书32篇除去《乐论》、《性恶》、《成相》、《赋》、《哀公》外的27篇当中引《诗》之处就达到了83处之多平均一篇引用《诗》达到了三处之多。在《荀子》一书中总共引诗74次其中转述孔子引诗7次曾子引诗一次荀子弟子引诗一次。梁启超在《荀卿及》中指出:“《宥坐》以下五篇文义肤浅;《大略》篇虽间有精语然皆断片;故此六篇为汉儒所杂录非《荀子》之旧。”除去这五篇其它二十二篇亦有63处引用《诗》可以看出儒家弟子引诗在荀子之时达到了鼎盛。除去引诗之外《荀子》一书中论及《诗经》者达数十次。在荀子以前的儒家著作中《诗经》只是被称为《诗》或《诗三百》从没有尊称《诗》为“经”的说法到了荀子《诗》的地位提高并开始有了“经”的称号。(二)明确“言志”的内容“诗言志”之说出现于春秋时代。诗言志的表述最早见于《尚书・尧典》:“帝曰:‘夔!命女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春秋末期孔子从“仁”、“礼”的社会理想出发对春秋时代的用诗、引诗、读诗活动作了一次全面总结提出“兴观群怨”进一步明确的了“言志”的内容。孟子在《万章》篇提出了著名的“以意逆志”说突出了诗是言志的本质特征。直至荀子“诗言志”中“志”与“情”尚未分离“志”是指感情还是志向仍不能明确判断。但在荀子这里对“情”与“志”作了区分将诗言志中的情感成分剥离专注于意志而漠视感情。“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荀子・正名》)从“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可以看出荀子对情的定义以及对情的态度。荀子将“情”与“志”分开明确了并且纯化了儒家提倡的“言志”的内容深刻的影响了以后中国的诗学理论。(三)重视诗的教化作用荀子认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但荀子并不以人性的恶而悲观他认为性恶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而改变的而学习的最重要的途径是对《诗经》研读如:“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荀子・劝学》)孔子开始确立儒家的经典而荀子则对儒家经典进行巩固和强化。如:“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诗》《书》《礼》《乐》之道归是矣。《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儒效》)荀子认为圣人之道都存在于儒家经典当中《诗经》是圣人情志的反映。(四)强调学以致用隆礼义而杀《诗》、